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子的名牌鞋

(2022-11-12 00:14:39)
标签:

育儿随笔

文/上官子木(北京)

儿子小时候很懂得俭朴,买什么都是买最便宜的,包括食物也包括衣物。“不讲吃、不讲穿”这句赞语伴着他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毕业。对于这一优点,我们为他自豪,他也为此骄傲。

 那时,我经常向周围人夸自家孩子:看我儿子多懂事,从小就知道给家里省钱!一个同事忍不住泼冷水:“我的儿子上小学时也不讲究穿着,可一上中学就不一样了,中学生都会追名牌。”我很自信地反驳:“我儿子不会的,从小就不挑不拣,上了中学肯定还这样!”说这话时,孩子还在上小学。

 进入中学时,儿子仍然穿着小学时始终穿的那种很便宜的儿童球鞋。为了防潮,我总是让儿子两双鞋换着穿。不到一个月,其中一双坏了。我从家里翻出一双不知何时单位发的假名牌球鞋,号码正合适,就给儿子穿了。从此以后,发现儿子只穿这双假名牌鞋,一直穿到破得露出了脚指头,还是不肯扔掉。无论怎么劝,他也不肯换穿那双依然是新崭崭的儿童球鞋。

 几经发问,儿子才说出了憋了几个月的心事。原来,一入中学,就不断地有同学讥笑他居然还穿这么土的鞋。周围的同学有少数穿的是五、六百元乃至上千元的国外品牌的国际名牌鞋,多数穿的是国内品牌的国产名牌鞋或是假名牌鞋,一般价钱也都在200元以上,全班只有他一个人穿的是小学生才穿的廉价的儿童球鞋,价值不过30元左右。我这才明白为何儿子宁愿穿那双露脚丫的鞋,因为那好歹是双假名牌鞋。

 这件事让我思索了很多,首先是理解了儿子自惭于脚上的鞋是缘于同伴群体的压力,并内疚于自己太粗心,没有考虑到同学关系在中学已大不相同于小学。其次是意识到,儿子之所以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直接向父母说明情况,是因为他面临着内心的冲突,即从家里到他个人从小引以为自豪的节俭价值观使他理论上也知道追求穿戴并不好,但在面临同伴压力时,他的感情与心理都倾向于与别的同学一致。

 我能体谅到儿子受到同学嘲讽后的难堪感受,尽管我不赞同中学生攀比穿戴,但还是决定适当提高儿子穿鞋的档次。我马上带儿子上鞋店买了一双原价120元,削价80元的篮球鞋。鞋的外观很漂亮,儿子非常高兴,他更高兴的是以后没同学再拿他的鞋寻开心了。第二天从学校回来,儿子告诉我,有个同学问了这双鞋的价钱后说,你什么时候能穿双超过100元钱的鞋。儿子对新鞋的喜悦没维持多久,又跟着他的同伴开始渴望名牌鞋。

 我告诉儿子我的消费原则:挣10050,挣1000500,总之,花的钱不要超过挣的钱。我对儿子说,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你一旦穿上名牌后就不再愿穿低档鞋,而一双名牌鞋一千多元,如果你工作后一个月只挣一千元,你是买鞋还是吃饭?儿子先是一愣,想了一会儿反问道,“我为什么不可以慢慢攒,等钱攒足了再买鞋?”我给出的是二选一的选择题,而儿子有第三种选择。

 我对儿子说,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不至于买不起一双名牌鞋,但我不认为值得花这么多钱买一双鞋。儿子坚定地说:值得!因为名牌鞋质量好,能跑得快、跳得高且结实耐穿。这些话显然都是来自他的同学,儿子进一步举例说,他的好朋友买了一双名牌鞋,穿了两年都一点儿没坏,现在还在穿。我质疑道,三年穿一双鞋,难道他的脚没长?儿子意识到他说露馅了。我顺势推理,既然名牌鞋那么结实耐穿,而你们中学生的脚却是年年要长,花那么多钱只能穿一年岂不是浪费!儿子无语,但名牌鞋情结犹存。

 关于买名牌鞋值不值的问题,我和儿子经过多次交锋,最后达成共识,可以买价钱便宜的假名牌鞋或是国产品牌鞋。

 名牌鞋是否耐穿我暂时还没有找到实证,但杂牌鞋的粗制烂造我是亲眼看到了:不足百元的非品牌鞋,儿子穿了不到三个月就坏了。由此,我开始有意识地给儿子买既不太贵又上一定档次的鞋。

 儿子14岁生日之前,我正好去香港出差,赶上圣诞大削价,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逛鞋店上,最后花了二百多港币给儿子买了一双阿迪达斯牌的篮球鞋作为生日礼物。

 其实,儿子虽然表现出对名牌鞋的渴望,却从未主动提出过买名牌的要求,倒是作为家长的我,总是希望能给他带来快乐和满足,并在非常矛盾的心态下,逐渐提高了他的消费水准。令我庆幸的是,与那些连鞋带帽、连衣带裤、连书包带文具都追求名牌的孩子相比,只追求名牌鞋的儿子,其物质欲求还是有限度的。

 有一天,我对儿子说,我刚得了一大笔稿费,你要不要买一双耐克球鞋,他回答:不用了,我现在发现国产名牌鞋挺好的,既穿着舒服也漂亮、结实。我当即夸道,你已经有了理性消费的意识,不再盲目地只看产品的牌子了。不过,当得知儿子的好朋友,即班里最讲究买国际高档名牌鞋的同学,现在已变成仅买国产中档品牌鞋之时,我有些搞不清,到底是儿子自己开始理性消费了,还是受同伴影响才改变了消费标准。

 儿子十五岁生日之际,正巧单位发了一张某商店的购物卡,由于家里没什么需要购买的物品,我首先想到了给儿子买双他曾经梦寐以求的耐克球鞋,也赶上商店节日让利,只花了600元就买了原价近900元的一双篮球鞋。当然,重要的前提是,此时他的脚已经不长了。

 儿子把这双耐克球鞋当宝贝一样珍惜,天天擦,甚至连鞋底都擦。不难看出,儿子心中那难以了断的名牌意识。

 勤俭持家是从祖辈、父辈传下来的传家宝,在我们这一辈也有着根深蒂固的烙印。记得小时候,一家人的穿戴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因此,当孩子追求名牌时,我最先想到的就是进行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教育,家中的老人更是如此。老人对孙儿说,你要和同学比学习,不要比吃穿。我笑道,那比穿比得最厉害的孩子比你孙儿的学习要好得多。老人立时语塞,感到迷惑了,因为在过去,讲吃讲穿的孩子多是学习不好的孩子,而现在追求名牌的孩子并非就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或者说,学习好的孩子照样追求物质享受。

 现在与以前的社会及家庭状况已大不相同,尽管自己一个家庭里的家庭成员不讲究穿戴,但别的成年人都在追求时尚并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的子女,而儿子在学校里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同龄人的影响。通过儿子由不讲究穿戴到追求名牌的巨大变化,不难发现同伴的强大影响力以及社会环境的强大同化力。当然,与几十年前我们这一代小时候最大的不同是,目前城市家庭的经济条件足以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使孩子的物质消费程度远不及孩子的精神快乐程度更能引起父母的关注。

(注:此文发表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2005年第8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