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童话
(2022-11-02 17:58:54)
标签:
育儿随笔 |
去书店前我随口问10岁的儿子要买什么书,以往他总说不知道,可这一次却有着明确的需求:郑渊洁的“十二生肖童话”,因为他从同学那儿看了这套书的其中一本,认为非常好看。
书买回来,儿子一头扎入书中,十二本书五天看完。在这其中他每天都把书带到学校去,结果至少有两个同学看了后表示要用自己的压岁钱去买这套书。儿子看完了这套书后,闲着没事,又向同学随便借了两本书,拿回家来我一看,还是郑渊洁写的。过了两天,他到邻居家串门,又向同龄的小伙伴顺便借了一本书,令我惊异的是,作者仍是郑渊洁。这使我猛然发现了一个事实:小学生们都在看郑渊洁的书,或者说郑渊洁的书在小学生中很流行,而这意味着,不受成人世界关注的“童话大王”正在悄然地影响着整整一代乃至不止一代的孩子。
出乎我意料的是,郑渊洁的童话中包含着如此多的现实含义,已分不清是童话中的现实还是现实中的童话。在他的童话里,时时处处都渗透着对我国的教育传统和传统教育的抨击与批判,他用童话的形式把这种批判的辛辣味发送到了极点。书中的小主人公都不是传统规范的好孩子形象,而书中的成年人,包括家长、教师和校长其形象几乎都是贬义的,尤其是学校的校长、教师总是以扼杀儿童天性的角色出场。我暗想,幸亏是童话,成年人都不看,如果老师和校长们看了,那心理感受肯定不大舒服。在现实世界的孩子们眼中,成人是威严的、必须服从的、值得敬畏的,然而在郑渊洁的笔下,成人的各种陋习在儿童纯真天性的对比下显得非常滑稽可笑。
郑渊洁的童话之所以吸引孩子,是因为这些童话与孩子们实际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紧密相连,书中所描述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孩子们的亲身体验非常一致。而与现实不一致且让孩子们开心的是,在这些以现实为背景的童话里,可以看到比现实更自由的学校、更自由的家庭、更自由的生活方式、更自由的自我乃至更自由的生存天地。
我深知,中国的传统教育和教育传统的根深蒂固,以及儿童的心灵在此所受到的相应扭曲。所以,由衷地希望孩子们能在郑渊洁的童话中看到自己天性的合理性,并在现实中能象童话里描写的那样,躲过成人的百般压抑而保持住这些天性的本质内容。然而,我又不能不担忧,被郑渊洁启蒙了的孩子在强大的成人世界制约下,会不会因看得太清楚而更痛苦、更难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