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
(2022-03-24 21:24:01)
标签:
家庭医生杂谈 |
这是前几天的事,隔着一间屋,听不清胖子接电话在说什么,但显然时间的长度足以提醒我需要过问一下。原来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调查电话,调查内容是关于家庭医生。下面是电话内容:
我听完就乐了,说胖子你也太能贪小便宜了,就惦记送东西了。胖子说,家庭医生真是啥作用都没有,不送东西谁会想着签约呀!
我不知家庭医生是怎么回事,上网搜到了我家所在的北京市西城区的一组统计数据:
2021年3月23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通报了2020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结果, 西城区以96.25分排名全市16区第一。
全区共有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组建271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通过签约服务,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与及时转诊、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和慢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截止目前,西城区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签约人数为29.27万人,签约率97.20%。
胖子认为,因为我很少去卫生站拿药,就被家庭医生这个制度给漏掉了。我说那也不对呀,我老爸在世的时候,我经常替他去家门口的卫生站拿药,一直也没有听说过有家庭医生。再说我家老人不仅是高龄还属于高血压重点人群,也没见到家庭医生联系我们。
看到我们一家三口,两人与家庭医生都没有签约,所以我对97.20%的签约率持怀疑态度。当然,即使100%签约也没啥实际意义,因为确实没有看到家庭医生做过什么医疗服务工作。其实,咱们这国情大家也都知道,无论什么事都是数据特别漂亮,而最终只是虚晃一招。
说到家庭医生,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篇文章:《一个新冠感染者的美国亲身体验》,作者是陶海粟。看他的简历,估计年纪至少是70出头了。陶先生讲述了自己在2021年12月下旬去美国度假之后感染新冠的整个过程。这篇文章在网上很容易搜到,我就不详述内容了。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陶先生在美国的整个治病过程依靠的只是家庭医生的指导,即使有了轻微的肺部感染,按照家庭医生的判断,依然无需去医院。至于所用过的药,只是四环素而已,根本没有我们现在熟知的某特效口服药。
自我从儿子那里得知了年轻人患新冠的症状与自愈过程之后,就一直在想,岁数大的中老年人恐怕没有这么轻松。果然,看陶先生的自述,从有症状到痊愈历时一个月,这与我那90后的儿子一个星期痊愈显然有一定的差别。
在陶先生自述的不适症状中,持续时间最长也最明显的症状是浑身无力。我想起自己在2018年患流感的经历,最突出的症状也是浑身无力。最初因肺部炎症而白血球升高,吃抗菌素10天后白血球虽然正常了,但病症并没有明显减轻,自我感觉依然非常不好。治疗了整整三个月之后,病症才终于全部消失。比较痊愈的时间,我患流感比陶先生染新冠要严重3倍,如果再考虑我比他年轻,我当时的病至少比他严重4~5倍。当时我并没有住院,就是居家养病。所以我能想象,陶先生即使也有轻微的肺部感染,不住院是完全可行的。
从陶先生的经历不难看到,美国的家庭医生在疫情期间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所有轻症的病人都是依靠家庭医生的指点来应对染病的各种状况。这样的作业,至少我们目前没法抄,因为我国家庭医生的建制还只是流于形式。
中国前两年的清零战术能成功,取决于环环相扣的行政体制。这个作业,美国也没法抄,因为美国没有我国这样完善的基层行政组织,更何况,像我国这样靠强制实施的隔离方式,在美国注定会遭受到来自民间的强烈抵制。总之,鉴于不同的体制和不同的文化,中美两种抗疫作业,互相之间确实无法抄。
今天对我内心震动最大的是,在网上看到了《一个上海居民的新冠记录》。文章在网上可以搜到,我就不详细介绍了。上海一直是全国的优等生,所以上海出现问题注定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心理不安。看到这篇记录阳性病人集中隔离的全过程,真是令人不寒而栗,尤其是四人一个房间,这不是交叉感染吗?上海的医疗资源应该与北京差不多,但目前肯定是阳性病例太多,按照以前集中隔离住院的方法显然已经挤兑了医疗资源,导致被集中的病人生活质量过低,即使没病都会病倒。事实证明,国外那种轻症不上医院的做法是对的,轻症在家至少能保证一个人一间房,也能保证很好的休息。所以阳性本身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缺医少药且生活质量很低的集中隔离!
上海这事让我意识到,M国做法的优越性不仅仅是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挤兑,还给了病人自由的选择。我们的做法是不给你选择,实际上,轻症的患者即使不让在家,哪怕是自费住酒店一个人一间,也至少能避免交叉感染。
从疫情防空角度看,我国的家庭医生建制应该完善,在面对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民众需要专业的指导。上海的病人谈到了阳性后,一系列电话狂轰之后,却没有一个电话具有建设性。可想而知,给病人打电话的都是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属于外行瞎指挥。如果我们有健全的家庭医生建制,只需要家庭医生一个人给病人专业化的指点即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家庭医生建制并没有在防疫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面对流行性的传染病,我们不去依靠基层公共卫生组织中的家庭医生,而是依靠基层官僚行政组织中的社区居委会,这能不出问题吗?解决的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士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