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频考点】民法中的意思表示的欺诈

(2014-05-26 18:20:42)

【考点精讲】

  根据《民通意见》第68条的规定,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

  欺诈的构成要件为:

  (1)须有欺诈行为。欺诈既可以是积极行为,即告知对方虚假情况,也可以是消极行为,如隐瞒真实情况。

  (2)须有欺诈的故意。这是指行为人在主观上希望通过自己的欺诈行为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基于错误的认识作出相应的意思表示。

  (3)须被欺诈人因受欺诈而陷入错误。这是指欺诈人的行为使被欺诈人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真题索引】

  关于意思表示法律效力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卷三第53题 多选)

  A、甲在商场购买了一台液晶电视机,回家后发现其妻乙已在另一商场以更低折扣订了一台液晶电视机。甲认为其构成重大误解,有权撤销买卖

  B、甲向乙承诺,以其外籍华人身份在婚后为乙办外国绿卡。婚后,乙发现甲是在逃通缉犯。乙有权以甲欺诈为由撤销婚姻

  C、甲向乙银行借款,乙银行要求甲提供担保。丙为帮助甲借款,以举报丁偷税漏税相要挟,迫使其为甲借款提供保证,乙银行对此不知情。丁有权以其受到胁迫为由撤销保证

  D、甲患癌症,其妻乙和医院均对甲隐瞒其病情。经与乙协商,甲投保人身保险,指定身故受益人为乙。保险公司有权以乙欺诈为由撤销合同


【真题解析】

  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规定在《民通意见》第71条。其构成要件有三:

  (一)表意人对合同的要素发生重大误解(例如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均为重大误解);

  (二)因为误解,致使表意人表示出来的意思与其内心真意不一致;

  (三)表意人因误解遭受较大损失。须强调:重大误解中的误解,均为表意人对于合同要素(当事人、权利义务、客体)的误解,若表意人的错误与合同要素无关,仅对作出意思表示的内心起因发生错误,则属于“狭义的动机错误”,动机错误不属于重大误解。A选项中,甲购买液晶电视机时,不知妻子不久前已经以更优的价格订购了一台,家中已经不需要再购买电视机了,甲的错误与买卖合同的要素无关,属于狭义的动机错误,不构成重大误解,甲不享有撤销该买卖合同的权利,故A选项错误。

  《婚姻法》第11条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这是封闭式规定,可撤销的婚姻仅限于因胁迫而结婚。B选项中属于因欺诈而结婚,不属于可撤销的婚姻。故B选项错误。

  C项涉及的是第三人胁迫(即并非合同当事人实施胁迫行为)。一般而言,如果胁迫行为来自于合同当事人,撤销当然不存在问题。C选项中提出的问题在于,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是保证人丁和债权人乙银行,而实施胁迫行为的人是丙,这被称之为第三人实施胁迫行为,此时遭受胁迫的受害人丁是否有权撤销保证合同呢?

  民法理论认为:

  (1)因第三人实施欺诈而订立的合同,合同相对人知道欺诈事实的,受害人享有撤销权;若合同相对人不知道欺诈事实的,受害人不享有撤销权;

  (2)因第三人实施胁迫而订立的合同,无论合同相对人是否知道胁迫的事实,受害人均享有撤销权。

  C选项即依照前述民法理论给出的答案,认为C选项的表述正确。

  欺诈规定在《民通意见》第68条,其构成要件有四:

  (一)一方故意告知虚假事实或者故意隐瞒事实;

  (二)对方因此陷入错误认识(欺诈与胁迫具有因果关系);

  (三)对方因此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认识错误与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四)欺诈具有不正当性。

  D选项中,甲在具有告知义务的前提下,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符合欺诈的构成要件,保险公司享有撤销保险合同的权利。对此种情况,《保险法》设有明文。故D选项正确。


【参考答案】CD




课程顾问电话:028-86262413

课程顾问QQ号:411468623

课程顾问微信号:cdwanguo360

新浪微博:成都万国司考

公众微信:成都万国司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