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尹庆祚:《天水郡望——天水堂的由来》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渊源记事 |
山东省肥城市尹庆祚:《天水郡望——天水堂的由来》
原创 琴心洗砚微平台 琴心洗砚
2025年10月12日 山西
在研究尹氏的历史中,经常碰到一个“望出天水”名词,这个“望”就是指的“郡望”。
“郡望”一词,由“郡”(古代行政区域)和“望”(名门望族)组成,指的是某一家族世代居住、成为当地显贵、被众人所仰望的地区。它不仅是籍贯,更是家族地位和声望的象征。在魏晋至隋唐时期,门阀士族制度鼎盛,“郡望”对于标志身份、婚姻、入仕等都至关重要。
所以,“尹氏天水郡望”即表示:天水郡是尹姓家族中最显赫、最具代表性的一支所居住的地方,后世天下尹姓多追认天水为祖先的发祥地。
在中国姓氏文化的星空中,“郡望”犹如坐标,标记着一个家族最辉煌的地理印记与历史荣光。尹氏的天水郡望,便是这样一处深植于黄土陇右,却光照千年的宗族圣地。它不仅是地理的指称,更是尹氏家族血脉源流、文化传承与历史地位的精神图腾。
天水,地处陇右,襟带关陇,自古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名源于“天河注水”的古老传说,土地肥沃,人文荟萃。西汉置天水郡,使其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军事地位显赫,文化交融活跃。这片土地孕育了伏羲文化、秦人早期文明,历史底蕴极为深厚。正是这样一方水土,为尹氏家族的繁盛与显赫提供了宏阔的历史舞台。
尹姓源远流长,据《姓氏考略》等文献记载,尹氏得姓多源,或出自少昊之子般(封于尹城,以邑为氏),或为周代师尹官职之后(以官为氏)。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徐策在他的先秦史硕士论文《文献彝铭所见周代的尹氏家族》一文中这样评价:
“尹氏在商周鼎革之际投靠周王朝,入周之初便依附 王权,凭借专业文化素养成为王近侍之臣。其地位经历了由小到大、由殷商旧臣 向周之卿士的转变,在幽王时期甚至权倾朝野。降至东周,在周王室实力衰败的大趋势下,尹氏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后因参与王子朝叛乱最终覆亡。”
“笔者认为,尹氏本身兼具周王朝史官和王朝卿士的双重身份,其顺应了周代王家行政体系独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并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对周王室的忠诚,在西周家族实力不断增强。但随着周王室走向衰败以及春秋时期“士”阶层的崛起,加之尹氏本身错误的政治选择,尹氏最终走向衰亡。”
商周尹氏在八百年中代为卿士,权倾朝野,但那时还没有“郡望”的提法。
天水尹氏的崛起,尤其在秦汉以降,成为尹姓最为显赫的郡望。历史上,天水尹氏名人辈出,世代簪缨。如东汉时期的尹敏,博通经籍,为著名学者;魏晋南北朝时,尹氏家族更是在政治、文化领域多有建树,累世高官,清名远播。
尹氏族人之芳名,史载可稽者甚众,而以天水郡称盛,称尹氏天水望族从此始。请看:
晋武帝泰始八年冬十月,敦煌太守尹璩卒于官。
晋惠帝太安中,尹崧为前赵刘元海属将,陷介休。
晋怀帝永嘉五年,始兴太守长沙尹虞,讨杜弢殉国;二女继之死节。
长沙尹奉先后督护、零陵太守、宁州刺史、南夷校尉,加安西将军,封前陵伯。
尹安为赵将。
尹车为长水校尉。
尹平任河南太守。
尹农为赵平北将军。
尹武官纪室参軍。
尹赤并州刺史。
尹纬、尹详等纠扇五万众,推姚萇为盟主,僭国后秦,详为左右长史;纬历官左右司马,尚书令史,左仆射司徒。谥“忠诚侯”。与参軍尹延年、尹嵩等称西州豪族。
同郡名士尹景,丘池令尹兴服官后凉。
尹国为后燕垂将。
尹建兴为西凉左司马。
尹氏为凉武昭王后,有母仪之风。
尹冲为给事黄门,尹昭为京兆尹,并州刺史。
尹元为大将军。
尹雅任宁朔将军,张农太守。
尹正为萧
护军将军,位柱国,封“新野侯”,其子尹德毅亦位大将军。
尹挺仕萧鸾,以军勋至陈郡太守。
唐朝尹守贞(有的史书把守貞误认思贞,唐朝有两个思贞之说是错误的),四门助教,中书令张说荐为国子大成。守贞英年早逝,张说为其撰写墓志铭。
尹愔,守贞子,集贤院学士。
上述贤达均藉天水。
尹思贞,历敕十三郡,皆以清简为政,吏人为之曰:“不畏侯卿杖,惟畏尹卿笔。”被唐朝皇帝累封“天水郡公”。他是山西平阳人。
这些杰出人物以其功业与德行,不断巩固和提升着“天水尹氏”的声誉,使其成为天下尹姓共仰的郡望。
“郡望”之于古代宗族,其意义远超简单的地理标识。它是家族社会地位与文化身份的象征。在门阀制度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拥有显赫的郡望,几乎等同于拥有了进入上层社会的通行证。对于散居各地的尹氏后人而言,无论身处何方,“天水”二字便是连接彼此的血缘密码和精神纽带。它提醒着后人勿忘根本,激励着族人光耀门楣。在族谱编纂、祠堂祭祀、家族训诫中,天水郡望被反复强调和尊崇,成为凝聚宗族向心力的核心要素。
时至今日,天水尹氏郡望的文化光芒并未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它已从一种门第象征,转化为深厚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资源。全球各地的尹氏宗亲好多都以“天水堂”为号,续修族谱,联谊宗亲,共同追溯这份跨越千年的荣光。天水当地也重视对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使之成为地方文化名片的一部分。
尹氏的天水郡望,如同一棵深深植根于历史沃土的古树,其枝干伸展于岁月的天空,其根系连接着无数尹姓子孙的血脉与记忆。它不仅仅标识着一个家族的地理起源,更铭刻了这个家族在中华文明宏大叙事中的贡献与地位。这份跨越时空的郡望荣光,将继续作为尹氏家族共同的文化基因与身份认同,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另外,我们尹氏还有一郡望,即河间郡。隋朝尹式,为汉王杨凉记室,博学属文,望重士林。隋书文学志,北史文苑志,俱列有传。其《别宋常侍》五言诗:
“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此诗是其为友人宋常侍所作的送别诗,延续了南北朝至隋的五言诗传统,以简淡笔触写深挚情谊,被誉为隋代离别诗中的佳作。清沈德潛氏辑录古诗源,选学隋诗代表作。
与此同时。尹氏族人尹正卿、尹彦卿,俱有隽才,名显于世。
尹元贞在曲阿,闻敬业攻陷润州,率兵赴援,战败被摛。敬业临以白刃,协令附己,将加任用。元贞词色慷慨,竟不知屈,遂迂害。敬业平,赠润州刺史,谥曰:“壮”。
尹氏望出河间,盖源于此。河间郡望的名声低于天水郡望。
《中华尹氏通志.综合志》编辑组,于公元2006年仲冬月,通过多次讨论,征求意见,达成共识,一致同意把《金水堂》定名为中华尹氏总堂号。其堂联为:“金是本本正根基厚,水为源源清世泽长。”其中这个水字就是指的黄河与天水。这一創举是中华尹氏谱牒文化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永载史册,流芳千秋万代。尹氏总堂号与各支系堂号共存,并不强求统一。以示永久纪念。
注:天水籍尹氏名人录自于尹堪祚《鲁西尹氏族谱·寓台建谱》。
2025年10月12日
作者简介
尹庆祚,1945年1月生,山东师范大学(原山东师范学院)毕业,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 1970年在大学毕业前夕加入共产党。毕业后一直在县直机关工作,退休时任国土局主任科员。五十多年来,在各个岗位上都廉洁奉公、任劳任怨。退休后专注研究族史文化,发起续修《鲁西尹氏族谱》,修建鲁西尹氏宗祠,圈建尹氏始祖坟墓,参与编写《中华尹氏通志》,编著《鲁西尹氏文化大观》。研究尹氏文化40余年,搜集和编写了大量族史材料。曾受邀参加香港尹氏宗亲会成立50周年庆典。被中华尹氏宗亲总会和理事会授予《终身荣誉奖》;还被山东省东方少昊文化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尹氏文化研究会授予《最美修谱人》称号、得到《功勋人物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