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临朐县农村旧家谱的特征与优缺

(2025-05-27 06:48:21)
分类: 综合资料

山东临朐农村旧家谱的特征与优缺

 

临朐史志办徐传国 窦氏文化网

20200322

 山东临朐县农村旧家谱的特征与优缺


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国内收藏的家谱极为分散又没有专门目录因而长期以来国内对家谱的发掘、研究工作做得不多,这与国外学者、机构对中国家谱搜集不遗余力、研究多有成果的状况很不相称。近年来,临朐史志办公室加强对临朐家谱的搜集与整理,通过专人收集与集体收集相结合、发放收集家谱倡仪书等方法,现已征集到家谱150多部,谱碑拓片100余幢,丰富了馆藏,拓宽了县情资料征集范围,许多人利用馆藏找到自己的血缘关系,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

临朐农村旧家谱的几个特点

临朐农村家谱有新旧之分,凡是1949年以前编修的家谱为之旧谱,凡是1949年以后编修的家谱为之新谱。估计县内现有家谱200部,其中新旧家谱各半。我们于年内征集到了其中的150部,内中新旧家谱也是各半。收集到的家谱来看,大都是明清至民国初年和建国后修的。比较有名望的家谱有《冯氏族谱》、《马氏家谱》(5卷明江北第一状元马愉后裔)、《庙山窝铺张氏世谱》等等。有不少家谱弥补了《临朐县志》漏记的姓氏,还有许多史料弥补了地方志不曾记载的内容。从家谱的编修情况看,有的家谱已经50多年未修,谱上只记载着他们爷爷的乳名,有的家谱续修过多次,达到六修、八修,但大都三、五十年续修一次。主要以木刻、石印、手抄为主。家谱的体例内容,主要有:谱名、谱序、谱论、凡例、姓氏源流、本宗支世系谱表、人物传志、字辈谱、族祖像、家训、族规、族产、祠堂、坟茔、名绩录、官宦、年谱等,制谱内容体例等等不一。从家谱中不仅看到一个家族过去门第辉煌程度、社会地位等情况,而且可以看到人口繁衍,历史变迁等情况。

明清民国时期,特别是清朝到民国时期,县内修谱之风持久不断,几乎每个家族都修有家谱,没有家谱被视为很大的耻辱,所以每个家族都要千方百计修谱,实在无力修谱,也要请人代修或者与其他家族联合修谱,据保守的估计,当时县内的家谱数目应当很大。大到几万人的大家族,小到只有几十人的小姓家族都有家谱,可谓家家有谱,无谱不成家。

旧谱按照载体可以分为碑谱与书谱两大类。明朝及明朝以前的临朐旧谱以碑谱居多,书籍形式的旧谱极少。碑谱,即把家谱刻在石碑上,立在祖坟林地之内,此类石碑称为谱碑。估计临朐旧谱碑当在千幢之多,经十年浩劫幸存者已经廖廖无几,全县尚有十余幢而已。例如辛寨镇柞家庄子中华民国四年(1915)所立王氏世系谱碑、蒋峪镇郝家河清朝光绪十九年(1893)所立孔氏世系谱碑至今保存完好,矗立在祖坟地里,字迹清晰可辨。书谱,按照制作形式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手写本,一类是印刷本。

关于旧谱,优点在于:

1、讲族源,明世次。别昭穆,分支系。这是家谱的基本功能。一本家谱前有序言,讲明本族源渊,之后详列支系、世次,一看便知某人何支何世,昭穆班班,世辈清楚。

2、教化作用,家谱教育子女应该尊老爱幼,维护本族名誉与利益,遵循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等封建伦理道德。

3、补正史之缺,临朐家谱记载了许多正史、地方史不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发挥了拾遗补缺之功能。如从众多家谱中我们知道明初大移民的具体情况,从《郇氏族谱》,我们知道明朝正统末年大批河北难民迁居临朐的历史事实。从《张氏族谱》,我们知道元末元军将士惨败之后的窘迫境遇。从《朱氏族谱》我们知道明朝灭亡以后青州衡王后裔落荒而逃的悲惨下场。从更多的家谱中我们看到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辛酸家史。

缺陷在于:

1、由于编修人员文化水平和历史知识的局限,存在不少常识性的错讹。有的历史年代前后颠倒,有的府县位置南辕北辙。有的错字、别字连篇,有的缺行少字,令人不忍卒读。

2、傍名人。许多家谱生拉硬扯一些历史名人,与本家族挂勾,以此证明家族血统的高贵,家族历史的辉煌。

3、明代家谱、谱碑本来不多,明末战乱,多所毁损,流传至今的家谱、谱碑多系清代之作,清代人追述几百年前的明代世系,往往要么残缺不全,要么张冠李戴。致使一些家族的史料价值大打折扣。例如,据史料,明初临朐首批移民不早于洪武九年(1376)。清代家谱编修者无资料可据,于是把明朝决定移民的诏书颁布时间洪武二年作为先祖迁入临朐的时间。许多家族是明朝中叶以后直至清代中后期才由周边地区再迁入临朐的,也把迁入临朐时间说成明初洪武年间。一般的移民后裔都把办理移民手续的山西洪洞县和移民中转站河北枣强县错为祖籍地,更有甚者,许多宋金元朝时期就在临朐的氏族也随声附合地把本族说成是明初山西移民。

4、扬善隐恶。许多家谱对本族先人的不光彩历史和本族内的坏人坏事讳莫如深,只字不提,而对于有利于本族声誉的事则大加宣扬,甚至不惜编造历史。这种故意歪曲历史事实,混淆是非的作法为历代治史者所不取。

5、无限制地编修联谱。民国时期,临朐盛行编修联谱之风。一些大家族为了壮大声势,拉人马,树山头,把一些毫不相干的同姓家族编入自己的家谱,说成同派血脉。一些小家族也趁机混入大家族中,以求摆脱单门独户的困境。甚至一些异姓也更改姓氏混入某一大家族中。有的家族通过修联谱,族人由几千人迅速增加为几万人,成为县内巨族,与当时一些军阀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异曲同工。这样做,兼并与被兼并双方家族都实现了“双赢”,达到了各自的目的,却搅乱了各个家族的界限,形同闹剧,给后人正本清源造成了很大的人为障碍。

新家谱泛指1949年以后编修的家谱。临朐现有上百部新家谱中除了1962年前后编修的几部以外,其余均为1980年以后所编修。改革开放以后,各地编修地方史志,家谱成了重要的参考资料,由此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但是,历史不再是简单地重复,新家谱为了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形势而重新扬帆远航,必须具有新的形式和内容。

归纳起来,新谱的优点在于:

1、修谱目的不同于旧谱。新谱只用于明世次、别支派,摒弃了旧谱为封建宗族观念服务的功能。

2、形式不同于旧谱。改旧谱手抄、木板、雕板印刷为激光照排印刷,讲究装潢,封面设计精美,大多为精装本。上等印刷纸代替了旧谱的桑皮纸或宣纸。有的附有彩页、图画,以求图文并茂。

3、采用规范汉语。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繁体字改为规范简化汉字,采用新式标点断句和划分自然段落,竖排本多改为横排本,年月日改为公历等等。

4、为了体现男女平等和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新观念、新政策,男女族人一律入谱,不管是义子女、养子女、继子女、女娶男所生子女、非婚生子女,一律平等对待,编入家谱。5、正本清源。借修新谱之机,纠正旧谱的一些错讹,摒弃旧谱的一些糟粕。对一些历史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在沿用旧谱辈份表的基础上,确立新的辈份表。

6、内容更加丰富。在旧谱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人物简介、族规族约、缩修人员名单及简历、捐资情况统计表,等等。有的还印有族徽、族歌、先人遗像。

7、编修家谱所需资金筹集大多采用自愿捐资的方式,不搞平均摊派,主要由家族内有固定收入的机关工作人员和个体经营者承担,不增加一般农民的负担。8、新家谱只在家族内部发放,不向社会发行,所以不办理正式书号和内部准印证,属于非正式出版物。

总之,新谱与时俱进,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观念、新风尚、新精神,是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少数新谱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1、有的过分强调宗族观念,与新时代精神不符。

2、有的仍然保留了“XX公”名讳等一些旧谱行文格式和称谓。

3、有的名曰新谱,事实上只是简单地翻印了旧谱,并未新修。

4、有的限于条件,只编修本支分谱,涉及范围很小。5、有的对源流均不作交代,对历史名人、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中的族人介绍不够。内容较为单调,装璜不够讲究。6、有的仍用繁体字,仍然使用旧年号,称公历为“西历”等,不乏复古气息。

总之,县内编修新谱之风方兴未艾,已经成为一项新的民间文化活动,需要加以正确引导。既不能采取过去极“左”路线下采取的蛮横的扼杀政策,也要防止封建宗派观念的自由蔓延这一负面影响,使新家谱成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宣扬新时代、新观念的工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