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朐县)尹洪东:世界上最美的情书

分类: 尹氏作品 |
(山东临朐县)尹洪东:世界上最美的情书
潍坊日报· 临朐新闻2017年09月15日
作者简介:尹洪东,临朐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华社高级记者。
生而为人,不论世世代代如何演变,只要有男有女,爱情大概是不会消亡的。但是,情书——用以表达爱情的手写的书信这一形式,却已经日日濒于消亡的境地,也是实情。
尝试着对身边一些正处在恋爱季节的男女做口头调查,你们有谁还在写情书吗?回答如出一辙,简单的无须假以思索,有的甚至一脸的不屑。总而言之一句话,写情书,已经过时了,用不着,也没有这个必要!那是哪朝哪代的事了?
不是吗?现在的通讯工具如此发达,电话和手机,短信,网络视频聊天,等等,实在是太方便了,空间的压缩已使距离不再成为距离,放着现成的科技便利不用,还要费时费力地写情书,还要等待——等待邮差的到来,这不是挺弱智挺神经的一件事吗?
确实如此。现代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快字当头。快餐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物质生活和感情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细细谛听,社会的人群无不发出一个压低的同一个声音同一个字符:快!成名要快!发财要快!成功要快!谈恋爱要快!快就是速度,快就是效率,快就是一切!在不少人已经把第一次见面与第一次上床的时间以分秒计的今天,你还有心思磨磨蹭蹭、搔首踟蹰地闷头写情书?
对此,你不理解也得理解,虽然你不免发出一声缅怀的叹息。这已经无关时代大潮的宏旨。但想想又为自己生在六十年代而幸运。当年尽管情感发蒙比较晚,但毕竟还是认认真真写过情书的。而妻子又算得上一个有心人,还把我们的两地书编号归档,珍存至今,大有让它们传之久远的意思。有时一页页地翻来,青春和岁月的影痕,虽经时光无情消磨,但仍然鲜活如刻,历历宛然。也许到了老得不成样子的那一天,透过这些泛黄的纸页和天边的晚霞,我们干枯苍老的手指,依然能抚摸到当年的真爱和贫困的浪漫吧。
前些日子逛琉璃厂,心血来潮地买了几本荣宝斋和朝花书画社的笺纸,水印的,只为喜欢那上面兰花、芭蕉叶的图案。当年我写情书时,还是穷学生一个,用的纸也是最粗劣的那种随处可见的信纸。而在朝花书画社,我又遇到了一个惊喜,顺手买了一本小书《文房清玩——笺纸》。介绍笺纸的历史,文图清茂,荦荦可观。
回家翻阅一过,便不由地记起十几年前读鲁迅手稿的情景。那是在一个教学楼的四楼,寒冬长夜,我拥炉而读,乐而忘倦。特别是鲁迅和许广平的情书——《两地书》,我简直为之着迷了。不是单纯地因为文字,更多地是因为我第一次看到那么美的笺纸!鲁迅那一行行竖写的清秀的毛笔字,竟写在那么诗情画意的纸上。纸上印有花草人物,都是意境清新的国画小品。我爱不释手,反复看过无数遍,最后才怏怏怅怅地还给图书馆。
至今我还记得其中的一封情书:一面是写在一枝枇杷上,三个红红的枇杷果,三片疏疏的枇杷叶。另一面,笺纸上有一大一小两个莲蓬,大的结满了莲子。当其时,许广平正怀孕未久。
更忘不了,一对莲蓬的左边是一首小诗:“并头曾忆睡香波,老去同心住翠窠。甘苦个中侬自解,西湖风月味还多。”笺纸上的诗和画,与情书浑然一体,简直如同满月的西湖水。
也是从那时候起,鲁迅在我心目中,便不再是横眉冷对、髭须如戟的形象。鲁迅不但在思想上光耀千秋,而且他很可爱,他懂得爱,懂得美,他给世界留下了最美的情书!
但我真的不知道,我们——我们的下一代,心中最美的情书还会不会有,还会不会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