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尹庆祚:清明祭祖:慎终追远传家风,血脉归宗启新程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渊源记事 |
山东肥城尹庆祚:清明祭祖:慎终追远传家风,血脉归宗启新程 ——山东鲁西尹氏宗祠乙巳年清明祭祖活动侧记
原创 琴心洗砚微平台 琴心洗砚
2025年04月05日
清明祭祖:
慎终追远传家风,血脉归宗启新程
——山东鲁西尹氏宗祠乙巳年清明祭祖活动侧记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在鲁西尹氏宗祠《继述堂》前,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徐徐展开——《国歌》《族歌》奏响之后,香烟缭绕间,官民同跪,三跪九叩。族人以虔诚之心叩问“我从哪里来”,以传承之志思索“我向何处去”。2025年的尹氏清明祭祖,因四项特殊活动更显厚重,彰显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本祠堂已被当地县政府列为历史建筑,挂牌保护;祠堂的祭祖活动,春节前也被县政府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尹氏族人奉献给先祖的最丰盛祭品。今年的清明,又有些新的内容,使我们的祭祖活动更显隆重。
一、医者仁心溯根脉:五代中医世家返乡义诊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年过七旬的尹氏中医第五代传人尹序芳开来三辆车,携子孙返乡,在祭祖仪式后的第二天,摆起义诊台。银针艾香间,他为乡亲们把脉开方,子侄辈则协助抓药。祖训有云:‘医道即孝道’,今日既祭血脉之根,也践悬壶之志。这场义诊吸引百余人参与,挤满了祠堂院落,祖传的清代药方与现代医学在此交融。三根手指胜过CT和X光。其精湛的医术博得了众乡亲的高度赞赏。
二、军人本色认祖归宗:回归之情感动族人
生者寻根,叶落归根。年逾88岁的南京警备区退休军人尹承均,首次带着子女回祖籍认祖。在祠堂“忠孝传家”匾额下,在“寻根问祖”的香炉前,热泪盈眶,家乡人面前反复诉说着父辈的辛酸。父亲六个月大的时候被送养到外姓人家,在养父养母去世之后,养继母23岁守寡,艰苦度日,受尽祖家的欺凌,最后被尹氏族人所拯救,成家立业后,六位子女得以健康成长。其父临终之前再三叮嘱子女今后要认祖归宗,回归尹氏大家庭。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上了2025年《鲁西尹氏族谱》。尹承均,在部队服役27年,曾立三等功,退休前,任南京警备区机关党委副书记。今天同行的儿子燕晖退伍军人,在解放军收复南沙的海战中曾立三等功,善书画,被聘为江苏省国画院画家。女儿燕云退伍军人,退休前任南京市邮电局干部。我题联一幅赠与承均老人:“八秩重圆宗族梦,九如喜捧寿星殇。”伞寿赠米寿,共话桑榆情。
三、文脉相承:教师赠书涵养族风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思接千载,神游万仞。鲁西尹氏大讲堂校长、莱莞十七中教师尹祚鹏向祠堂捐赠其主编的四本书籍,其中,《诗韵家风》收录了他700多首歌颂中外名门和中华尹氏明贤的诗歌。更有咱鲁西尹氏先祖“义塾兴学”“做官为民”“清正廉洁”的大多典故。他强调:“祭祖不仅是缅怀,更要为后代留下精神坐标。”祠堂管委会当即决定:在《鲁西尹氏民俗馆》中开设《诗教家风》展陈室,让清明成为“文化传承日”。从清明祭扫到共谋发展,让老祠堂成为新纽带!
四、族亲联谊启新篇
聊城尹氏宗亲联谊会筹委会副会长尹立业,热情洋溢地邀请各地族人参加月底聊城尹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聊城宗亲会成立后,将凝聚更广阔的血脉力量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祠堂监事长尹祚河还向祠堂赠送了最新《族谱》,下一步还将建立族谱电子平台,将实现鲁西尹氏宗亲在线寻根。
这场清明祭祖,既有中医世家的“活态传承”,也有军人家庭的“红色基因”,更见教育与科技的“未来视野”。当年轻一代在族谱中触摸到先人的选择,便理解了“归处”的意义—它藏在祠堂的香火里,更写在代代相传的践行中。清明清明,清正清廉,清洁清净,清清白白;明事明情,明礼明法,明明白白。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纸灰化作白蝶去,心香一缕达九天!。
2025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