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尹晓夏:去发光,而不止被照耀(2022年“齐鲁最美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

分类: 尹氏资讯 |
山东济南尹晓夏:去发光,而不止被照耀(2022年“齐鲁最美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
一、因挚爱:举一盏明灯温暖你我
(一)蓄积力量,点亮心灯。
我是个地道的历下人,在这里接受了启蒙教育,在这里得到了恩师教导,也是在这里,种下了成为“教师”的向往。
2008年,我如愿成为历下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名班主任。21岁,青涩的我参加了区教师“新苗”比赛。是教研组长、前辈老师们一遍遍、一轮轮帮助我进行课例打磨,让我收获了教学路上的第一份肯定,也为我的教学之路燃起了第一盏光亮。在他们的呵护与鼓励中,我从区新苗成长为历下区小学教学能手。先后获得济南市学科德育优秀课例展评一等奖、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优课、山东省小学课堂教学优质课展示比赛一等奖、全国大中小学各科优质课大奖赛一等奖、全国小学课堂教学优质课展示比赛一等奖。至今依稀记得,当我全国赛课归来时,学校门口悬挂着醒目的祝贺条幅。看着学生家长满眼的敬意以及领导同事欣喜的目光,我从心底里坚定了教育信念: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照亮身边你我,誓做教育点灯人。
(二)照亮他人,戮力前行。
一路走来,我深知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带动,作为历下教育师资培养的惠及者,我也愿将自己的学习所得尽数传授给学校年轻教师。我所在的学校建校不满两年,大量的青年教师亟需成长,作为语文学科的负责人,我第一时间与年轻教师组成青蓝师徒结对,鼓励教研组通力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每次老师们磨课,我都带领学科老师共同听评课,一个细微的教态、一句精准的评价、一次动人的朗读,我都亲自为老师们示范,忙到深夜已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有一次忙完工作回到家,女儿已经熟睡。她的床头上摆放着一幅画:在公园里一个小女孩嘟着嘴,牵着妈妈的手。此时,我才恍然想起已经许久没有陪伴自己的孩子了。这时,我的爱人走过来,对我说:“放心吧,孩子有我呢!”短短一句话,慰藉了愧疚的心。有了强有力的后盾,更加坚定了我前行的路。在我的帮助下,已有近十余位年轻教师分别荣获区课例展示一等奖、区教学新秀、济南市优课并提供多节区级观摩课,得到教研室领导的称赞。看着他们收获成果,我又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多年前那个被前辈无私照亮的年轻人,如今也已经可以为他人擎起手中的火把!
(三)扶贫送教,温暖你我。
个人成长以及学校教师队伍的快速发展,也得到了教育局各级领导的认可。2018年,我和十余位教师组团远赴湖南永顺送教送培,践行国家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在永顺的第一堂语文学导课堂,坐满了前来听课的老师,来的稍晚的老师挤在后门倚着门框听课,据当地教体局领导说,很多老师都是从隔壁县天没亮就出发赶到会场的。展示课后,老师们把我围在中间,问个不停:“尹老师,您能跟我们具体讲讲学导课堂的备课思路吗?”“尹老师,您是怎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尹老师,这个环节有个地方,我还不太明白……”这种清澈、热切与执着的眼神,我在婴儿呱呱坠地与之四目相对时见过,在课堂上与学生热烈交流中见过,这种会发光的夺目的眼神,令我为之动容。我几乎忍着热泪逐个解答老师们的提问,既无比感慨又深感骄傲。那一刻,我为能够作为历下教育的代表送教支教而骄傲,我为自己的所学所长对他人有用处而骄傲。
此次送教之行让我明白,只有置身于强大的集体力量之中,个人才能获得强大的力量。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发挥自己所能的同时,我也渴望能带着历下优质教育的火种去到更远、更需要我的地方,点亮更多像湘西永顺一样需要实现教育公平的角落。
二、因笃爱:擎一把火炬感染彼此
(一)温情育人,润化心灵。
在教育这方沃土上,用爱和责任人照亮每一个学生和家庭,是我的心愿。我担任班主任14年,看过许多天资聪颖的孩子因为家长的目光狭隘而自我放弃,也见过许多原本并不引人注目的孩子因为家长的正确培养而华丽逆袭。我深知,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因此,十四年间我致力于打造家校合育共同体,以“爸爸俱乐部”“妈妈学堂”为载体,开辟家校沟通新渠道,引导家长营造优秀亲子教育氛围,努力打破“丧偶式”和“保姆式”教育壁垒。将心理游戏、小组合作、学生厨艺品鉴会等方式引入家长会,让家长们对每次家长会都充满期待,在彼此灵感火花的碰撞中寻求育人策略,开辟了家校交流新视角。自此,我们的家校关系也变得稳固又充满温情。我还创新了学生的成长性评价,形成“家校社”互动新模式。这一做法被历下教育、山东商报、天下泉城、齐鲁网等多家媒体宣传。也正是这样的实践与付出,我和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家长,都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家里的烦心事、学业上的小进步、工作中的新成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分享,让我内心中有了不小的波澜:以心交心,以爱育爱,这就是付出的价值,这就是教育的意义。正是基于对育人工作的不断探索,我也被评选为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历下区优秀教师、历下区优秀班主任、历下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所带班级被评为济南市先进班集体。我参与研究的全国“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国家认同”的“中国风”大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也顺利结题。
(二)幼小衔接,感染彼此。
在当好一个班主任的同时,我也算了一笔账:如果六年教一个班级,才教五十个孩子,就算我有天大的本事,一辈子才教三百多个。怎么才能惠及更多家庭和孩子呢?正在这时,我区某幼儿园园长给我打来了一通电话,希望我能去给幼儿园大班学生家长开展一次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的讲座。
第一次与幼儿园的家长交流,我才发现家长们对孩子即将步入小学是如此焦虑不安,他们迫切得到入门的钥匙却始终不得其法,于是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社会机构的幼小衔接辅导课程,又或是自己在家毫无章法的想到什么就教什么,一场在学龄前儿童身上展开的内卷正愈演愈烈。
学龄前的孩子究竟该具备哪些学习能力?家长该从哪些方面下手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衔接期?如何让家长避免焦虑情绪的产生?一连串的问题压在心头,回想14年育人工作,我逐渐意识到,如果能把打造家校合育共同体工作放在孩子入学前,那无论对孩子、家庭还是对学校都将带来积极影响。于是,近年来我聚焦一年级新生基础素质,以发展素养为核心,以知识学习为载体,以能力训练为导向,以习惯养成为目标,为市、区等多所幼儿园近千余个家庭提供幼小衔接公益培训服务,受到无数家长的认可,奠定了良好口碑,帮助更多孩子平稳度过幼小衔接。“内容接地气、不空洞”“方法实用性强”是家长对我的一致评价。在学校,我还设计了整个一年级新生入学秘籍,通过绘本故事引领学生认识校园、亲近老师、结识同学,作为学校特色工作成果得到区教体局领导的认可,并被历下教育公众号宣传报道。
除此之外,我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平台,拍摄“幼小衔接”系列指导视频,从生活能力、学习习惯、基础技能等方面扶助更多有幼小衔接需求的家庭明确了教育方向。如今,这些视频也得到了来自四川、安徽、陕西、内蒙古等其他城市更多家庭的关注与肯定。
三、因仁爱:燃一簇热火守护家园
(一)特殊时刻,再燃热火。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整个国家被迫按下暂停键,无数人的生活都陷入恐慌。在此期间,我寄情书信表达自己对疫情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学生的期望。信件被山东少儿官微、齐鲁壹点等媒体宣传报道。与此同时,我受邀参加由济南市教育局主办的泉•悦•读——名师公益讲堂活动,以疫情为背景,以生命为核心,与全市学生共享《天蓝色的彼岸》一书,本次公益讲堂线上累计观看量达20余万次。此后,我参与研究的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疫情背景下音乐疗法在小学生心理调节中的作用机理与实践策略研究》顺利结题。
在贡献个人绵薄之力的同时,我积极带动家庭共同为抗疫工作献出自己的一点光和热。2020年,年仅6岁的女儿参与省美术馆发起的抗疫主题绘画创作活动获一等奖,并被评选为全国幼儿组优秀作品在今日头条、闪电新闻等媒体进行展示。同时,被选为山东电视少儿频道防疫小卫士。我与爱人分别承担所在学校防疫值班工作,在做好学校教学部署工作的同时舍弃小家,心系大家,用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守住校园安全底线。2020年,所在家庭并评为历下区最美战“疫”家庭。
(二)坚守岗位,共护家园。
2022年,因疫情反扑,我市中小学生再次面临线上学习,和三年前一样,我与爱人再次积极响应市教研室号召,作为济南市骨干教师,多次投入市级空中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录制。夫妻两人就是一个教研组,一遍遍构思试讲,一个个夜晚通宵达旦,教案课件几经易稿,目的就是为全市小学生提供令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学习课例。今年,我的家庭抗疫事迹被济南电视台宣传报道。我个人也作为全市教师代表录制“五四”青年节专题节目,在《天下泉城》播出即受到广泛关注。
教育是一场爱的修行,步履不停中我为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而执守着,我为崭新的校园里日渐长高的小树而欣喜着,我为一位位曾经帮助指导过我的领导与前辈们而传承着,我为身上所铬印的“历下教育”而铿锵前行着!
征程壮阔,初心不改。责任在肩,担当于行。让我们擎一盏初心之灯,无悔地行走在“历下教育”这条有温度的大道上,竭力散发自己的光与热,将每一个历下人的爱与使命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