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霄荣--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宜兴市人)

分类: 尹氏名人 |
尹霄荣制 串顶三足乳鼎壶
尹霄荣,字:光远,号:石虬,男,1961年出生,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人,居住北京,紫砂工艺名家,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员,北京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北京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北京黄埔大学玉雕艺术学院教授,北京“百工坊”入坊大师。自六岁起就嗜好书法、绘画、篆刻。1981年入宜兴紫砂工二厂后受到诸多名家大师的亲手调教,继而又接受了良好的高等学院的美术教育。善于创新而又不脱离传统。95年首创细浅沙地和单线浅刻相结合的陶刻装饰新工艺,被台湾的《茶与壶》专业杂志自95年第三十八期起就连篇予以报导。其设计制作的大福提梁壶被收入《当代百壶谱》。撰写的《紫砂壶上的文人气》一文被《中国艺术报》2003年12月5日发表。书法作品被邀请参加第三届(2003年度中国文联主办)秦皇岛之厦《中国书法画名家邀请展》并收入该展图册(28)。2005年度《圆珠壶》获《中国十大名壶》评比银奖。中央电视台二套以壶艺精湛为题在2005年2月16日做了专题报导。《紫砂壶的玩、赏与藏》一文被中国文联的《中国民间文化》杂志147期、《中国文艺报》、《北京工艺美术家》杂志2005年秋季号发表。论文《光华内敛无为而治--论紫砂壶的文化内涵》被中国文联的《中国民间文化》杂志149期发表。近年来力致于对紫砂壶的文化内涵的研究和传统手工抟坯技艺的探索。
尹霄荣:创新才是工艺师的出路
创新是对艺术品的基本要求,收藏紫砂壶的人都想自己的壶独具特色,成为独一无二的藏品。那么对于工艺师来说,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就意味着创新。来我这订壶的人,或是根据老壶的图谱提出自己想要改进的地方,或是懂得美术设计的人直接提出自己的新颖造型,还没有一个人情愿花上几千块钱请我做壶,就是为了得到一件和别人一模一样的作品呢。
对高级工艺师来说,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跟其他可视艺术一样,技术问题只是一个熟练过程,而懂得变化出新才是大师与普通工艺师的根本区别。创新能将工艺师的个性文化素质在紫砂作品中体现出来。现在的紫砂工艺师多集中在宜兴,他们很多人从小就在家乡开始学徒,文化水平不高。虽有一手做壶的手艺,但是只是以模仿为主,作品没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创新作品、体现个性,在现代的紫砂行业里已经显得颇为重要。
在紫砂壶制作过程中,工艺师不是只能单纯模仿某个传统紫砂器型,而是要自己体会其中的艺术内涵,并赋予它个人的文化理解,才能进行二度创作。同样是鱼化龙、供春这两种器型,我在制作的过程中,采用了新的制作程序,从而使传统器型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样式上也因此出现了新的亮点。这就是工艺师在制作中的自我创新过程,而这样的创新也成了作品在被藏家收藏时的一个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