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蓬莱洵美是吾乡:记日人西川满与我翰墨缘

(2016-10-26 16:02:58)
标签:

2016

杨永智

木版年画

分类: 田野调查

蓬莱洵美是吾乡:记日人西川满与我翰墨缘

杨永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日籍文学家兼书籍装帧家西川滿1908?1999),出生于日本福岛县会津若松市,才三岁就举家来台,直到19464月遭当局遣送返日为止,前后居住宝岛近36年,度过生命中最灿烂的黄金岁月。1934年元月,他从东京早稻田大学法文系毕业,旋即返台接掌全岛第一传媒《台湾日日新报》学艺栏副刊主任,成就关注台湾风土民俗,转化观照台湾文学第一人。在施展自身文学禀赋及抱负的同时,积极结合内地与岛上作家、艺术家、学者教员并肩,善用该报版面及《书物展望》、《书窗》、《爱书》、《文艺台湾》、《妈祖》、《妈祖便》、《三童子》等刊物互通声息,宣扬爱知识、崇浪漫、重美术的文艺时尚。 [1]夏天穿着麻质白西装,英俊潇洒,父亲西川纯是台湾煤矿巨子,家境富裕,西川满天生贵族气质,喜欢限量版本,装帧美丽线装书。 [2]十八岁就成为西川满校对出版物的助手,已故台湾文学家叶石涛(1925?2008)还这般眷恋着。

 http://s11/bmiddle/002GtiQqzy75VfySQBk2a&690

0119399月西川满自印诗集《华丽岛颂歌》发表〈雨猿桃戏图〉

(郑津梁摄于台南开元寺,林汉章提供)

http://s7/bmiddle/002GtiQqzy75VfCdprwe6&690

0219404月《台湾艺术》第2期刊登西川满与台南米街门神木版画合影

(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提供) 

在西川滿的晚年,我通信笔谈逾三載,除開親手澤外,或附《わたしの造つた限定本地の卷》(199077日孝山房私版)、《華麗島讚歌》(199699人間の星社出版)圖書,或饋贈米街紅毛城雪女〉命题的包巾,或函送人間の星社發行《猩猩》雜誌,提攜後進之美意初衷,溢滿紙端,每回捧讀總是感銘五內。1999327?28日,我应柳宗理(1915?2011)馆长的邀请,飞赴东京日本民艺馆参加第三届中国民间版画国际专题研讨会,欲将宣读论〈台南王源顺纸行沧桑史〉携至西川家面呈,孰料,224日他却因肾疾骤然辞世,缘悭一面,未聆玉音,深以为憾。兹检视自藏有关西川满二三事物,略作叙录,希冀补充他自诩台湾为其第二故乡、终生眷恋不已的旁证。

 http://s4/bmiddle/002GtiQqzy75VfEqHVp23&690

0319359月《妈祖》第6期西川满委托宫田弥太复刻米街〈加官、晋禄〉文门神

作书衣设计(杨永智提供) 

考索有关于近代台湾木版年画集散地:台湾府城米街(今台南市新美街一带)生产销售情况的具体描写,应推1940年西川满发表小说《赤嵌记》当中的片段:走到一家卖金银纸店前,我停下来看一个穿水兵服的女生,用大毛刷子浸在墨汁里,很快速印着祭神用的版画,粗劣的纸面瞬间印出了黑虎白猿,真有趣,使我看得入迷了。我进入店内,向胖男人买下几套版画,然后仔细地观察堆积在店内的各种印刷品。八仙桌旁边,有位眨着眼睛的老婆婆,用双手捧着大碗在吃粥,而那桌子上有一幅旧版画,吸引了我。黑画框虽脏,却用上等的竹纸印刷的,把坐轿的年轻夫妻一行队列,画在中间圆形里,印刷的线条淡墨,加上古代朱的、绿与赭黄。” [3]

 http://s15/bmiddle/002GtiQqzy75VfIglRk5e&690

04194012月西川满特选台南米街纸店出品〈时招万里财〉骑马天官一对

成为《赤嵌记》封面装帧(郭双富提供) 

我推测引文中提及的版画极有可能是台南米街吴隆发纸店出品的〈状元游街〉纸扎版画,亦名〈皇都市〉、〈天胎),这是台湾民俗在农历七夕祭拜七娘妈(俗名七仙女七娘夫人)时必备的〈七娘妈亭〉糊纸组件。 [4]西川满透过现场目击的偶然记录,意外勾勒出印制〈白虎钱〉与〈白猿钱〉两种外方纸的时空情境,却更有意识地凸显南国庶民手艺的华美。当时,陪同他在米街买些土俗宗教版画的是台南州立第二高等女学校教书的新垣宏一1913?2002,他还追忆起:西川之最大杰作《赤嵌记》就是如此诞生下来的。 [5]台北文坛的西川满趣味愈来愈浓,华丽的异国情调世界,不仅诱发池田敏雄对民俗的研究,也激励《民俗台湾》的创刊。 [6]

 http://s1/bmiddle/002GtiQqzy75VfL74hW00&690

05:台南米街吴隆发纸店出品〈状元游街〉纸扎版画(杨永智提供) 

打从19349开始,西川滿就在自宅創辦媽祖書房,發行《媽祖》雜誌,至19383月為止,共計16號;19365月,他在日本《書物展望》雜誌第58號發表〈臺灣の宗教版畫〉,19383媽祖書房更名日孝山房,並且刊印《臺灣風土記》雜誌,僅4冊,上述刊物的裝幀及插圖,幾乎自臺灣木版年畫中取材用,同时力邀畫家立石鐵臣與宮田彌太擇精復刻,上彩填色,成就他私家獨特味的特色。影响所及,专题探究台湾庶民文化,由金关丈夫、池田敏雄主编《民俗台湾》月刊,也选在194211月刊登〈云马〉纸钱(立石铁臣复刻);19432月刊登〈甲马〉纸钱(立石铁臣复刻),3月刊登〈大王〉纸钱,4月刊登〈天官〉纸钱;19448月刊登〈天狗〉纸钱作为刊物封面。甚至发展到战后,由邱坤良主编《民俗曲艺》期刊,也在19814月刊登〈卖金纸的侏儒夫妇〉(奚淞创作),9月刊登〈十二元神钱〉成为刊物封面;由郑炯明发行《文学界》杂志,亦在19842月刊登〈才子寿〉金纸,5月刊登〈总马〉纸钱(刘文三设计)视为刊物封面。

http://s13/bmiddle/002GtiQqzy75VfN8M8s7c&690

http://s11/bmiddle/002GtiQqzy75VfNcnDs7a&690

0607:西川满将台湾民俗习用〈白虎钱〉转化成自营日孝山房的形象标志

(杨永智提供) 

西川满居台期间曾经写过一首以〈灯座〉为题的日文诗,大意是:台湾的版画之中,最美丽的是使用〈灯座〉的东西。〈灯座〉献给天上的神明,金纸的筒上贴着版画。 [7]的确,五色斑斓的水印版画在层迭布局之后益显辉煌醒目,具体而微投射出台湾百姓奉献玉皇大帝、地藏王菩萨、诸府王爷等神祇的最高敬礼。19951231偕玲玉小姐新婚前夕,特别拣出多年田野访调搜得〈状元游街〉与〈灯座〉的珍罕印本,委托台北市王行恭设计事务所量身设计喜帖一款,并且邮寄西川满分享喜悦。孰料,他竟在来年223日编辑《猩猩》杂志第301号,收录在封底〈一品红〉专栏推介,着实让我受宠若惊。

 http://s2/bmiddle/002GtiQqzy75VfRYJO121&690

08:西川满在《爱书》期刊发表钢笔描绘〈灯座〉示意图(林汉章提供)

http://s9/bmiddle/002GtiQqzy75VfVMCrS48&690
09:战后初期台湾纸扎师傅仍用木刻版画糊制〈灯座〉成品

(日本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参考馆提供)

 http://s13/mw690/002GtiQqzy75VgbzdG4bc&690

10:活用台湾〈七娘妈亭〉、〈灯座〉木刻版画元素印制的喜帖封面(王行恭设计)

http://s10/bmiddle/002GtiQqzy75Vge0wyd69&690

11:西川满在《猩猩》第301号封底的推介启事(杨永智提供) 

文英馆原本是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最早的前身,自1976年年底由台中市籍知名企业家何永捐款兴筑,次年1025日落成启用,首开风气之先,成为全岛各县市立文化机构的滥觞。资深台湾文学作家陈武雄衔命接掌首任馆长,开馆之初即就教市内贤达耆儒,博采众议,逐年以专题专目的方式,致力罗致与台湾相关的民俗器物,尤其以木版年画的雕版为重点特藏。19962月文建会择定在馆舍二楼成立台湾传统版印特藏室6月便将我耗费两载整饬馆藏编成《台湾传统版印图录》付梓。西川满收到赠书之后立即覆信:其中巨细靡遗的收集到我在台湾时陆陆续续曾经使用过的作品,让我感到不可思议之外,就好像替我找回久未晤面或失散已久的孩子一样,兴奋之情,无以言表,并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8]

 http://s16/bmiddle/002GtiQqzy75Vggv0Jxcf&690

1219966月刊行《台湾传统版印图录》封面(黄雨亭翻摄、王行恭设计)

http://s7/bmiddle/002GtiQqzy75VgiaxF406&690

13201310月面世《台湾传统版印特藏室典藏图录》封面西川满终未能见(许依蓁设计) 

溯自1994年年底,由台南市文献委员会黄天横1922?2016委员、奇美博物馆潘元石馆长与我率先发起成立台湾年画爱好会,翌年3月到8月之间,接连发行〈筹备期刊通讯〉共计6号。1996年元旦,会刊《米街》正式创刊,至20016月为止出版3期,尔后因故暂停。20088月,再改由黄天横偕我踵事前功,继往启后,再度标榜创会宗旨:对于年画、其它版画、藏书票……等爱好、收藏、制作、推广者,以从事信息交流、搜集研究、教育推广、创作之组织。封面亦更新设计,选用西川满的生前手泽,也藉此追念他对于这个美丽岛屿的终生炽爱。

 http://s15/bmiddle/002GtiQqzy75Vgk0KTA2e&690

14199812月西川满为台湾年画爱好会会刊《米街》题字(杨永智提供)

http://s15/bmiddle/002GtiQqzy75VglwpAy4e&690

1520088月《米街》第4期复刊号封面(张峻玮设计) 

毕生致力收藏,进而活用并宣扬古书之美,也是西川满个人雅好的导向。19418月他在《文艺台湾》第11号〈保佑平安〉随笔专栏上,披露他偕同日籍学者新垣宏一、台湾史专家石旸睢(1898?1964)到台南市内古书肆,意外购求光绪12年(1886)由姑苏玛瑙经房刊刻《玉历钞传警世全书绣像》(按:此为书皮黏贴的签头书名,该书封面另题作《地狱变相》),加上《大悲咒》经折本。后者甚至辗转交给立石铁臣,作为194111月,西川满出版第4本诗集《采莲花歌》装帧时的灵感参考。 

我喜欢彰化。五十年前在去鹿港的回程当中,曾经在彰化的古书店买到《观音经》的木刻版画经折本,此书实在太精采了,使我一直无法忘记这件事。不过经书被我留在台湾,至今无法再见,实在遗憾!这是1996827日西川满来信道出的一番愁怅,纵使《观音经》至今去向不明,却透过台北市百城堂书店主人林汉章的慨然割爱, [9]拥有西川满在台期间收藏,由清代台南府城知名书坊松云轩出版《灵宝北斗经》的线装木刻本一册,如获至宝!是经归属道教经典,以红色金宣作书皮,刊“北斗经”三字(按:推测应为书法家吕世宜楷书上版)。封面印红色纸,刷出经名与“台郡天公坛,炉下总理六品衔卢崇玉敬刊,每本定工料银厘”(按:咸丰年间初刻时有“住台郡统领巷松云轩内存版”木记两行,已遭剜去,推测应是1921年雕版移转予台南市昌仁堂,店主黄来成重刷时剔除),内文计33叶,附镌伽蓝护法像1幅。我经眼逾廿册,此书品相为最佳者。

 http://s1/bmiddle/002GtiQqzy75Vgp3Qv690&690
http://s10/bmiddle/002GtiQqzy75VgsyUGt99&690
1617:西川满旧藏《灵宝北斗经》封面及封底护法伽蓝绣像(杨永智提供)

 

此外,西川满还依据光绪13年(1887)上海扫叶山房出品《绘像列仙传》为底本,从193927日起,逐日在《台湾日日新报》上发文推介,同年7月,再以日孝山房名义集结复刻成线装豆本,取用日本福岛县会津地区生产的荒皮入手漉纸作书衣,日本本州岛富山县出品的黄染药袋纸为书皮,福建手工抄制的竹纸作扉页,日本高知县土佐特产的云母入手漉纸为内页。版框高11.4厘米,宽8厘米,版心刊书名及页次,下刊日孝山房藏版,选用蓝、黄双色套印,锲出包括八仙等计22幅仙人图像,附载日文解说,共46页。限定发行555部,其中前55部充作纸人版,其它则皆视为豆马版

 http://s12/bmiddle/002GtiQqzy75VguajGjdb&690

18:西川满日孝山房发行限定本《列仙传》第495部的书皮(杨永智提供)

http://s9/bmiddle/002GtiQqzy75VgvMFvO88&690

19:《列仙传》精印〈铁拐先生〉绣像与图释(杨永智提供) 

1956年元旦,台南市文献会委员赖建铭1915?1986利用在安平大明印刷局工作之便翻印前书,封面易题:海东山房藏版,用纸、版式均因陋就简,仅在书末〈编后〉补记:以八仙冠首……再继以道家的始祖老君,以下诸传则依年代编次,而殿以张道陵,计得二十四篇。绘像则取材于清代古版《列仙传》木刻本及《芥子园画传》等书。对于西川氏之功竟然只字未提,且与日孝山房本相较,照单全收之外,仅只增列〈刘晨〉与〈张道陵〉两则,惟定价3元的普及价差强人意耳。

 http://s3/bmiddle/002GtiQqzy75VgxUymm02&690

20201193日(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举办西川满大展开幕典礼上

我与西川满长子西川润教授合影(陈秋燕拍摄)

 



[1]1)杨永智:〈从听雨山房的藏书票谈起〉,收入《台湾史料研究》第14台北市: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199912月,第147-160。(2)杨永智:《台湾藏书票史话》,台北市: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200112月,第44-45页。(3)杨永智:〈藏书票在台湾〉,收入《纸上宝石:2003国际藏书票展纪念专辑》,台中县:台中县文化推广协会,20034月,第8-12页。

[2] 陈文芬:〈听闻文学启蒙老师日本逝世,叶石涛:西川满对台湾文学有贡献〉,《中国时报》1999226日。

[3] 西川满着、陈千武译:《西川满小说集2》,高雄市:春晖出版社,19972月,第13页。

[4] 杨永智:〈五彩亭前祝七娘:台湾糊纸工艺七娘妈亭演变考〉,收入《天理參考館報》第28号,日本:天理大學附属天理參考館,201510月,5-16页。

[5] 新垣宏一作、戴嘉玲译:〈华丽岛文学的开拓者:追悼西川满〉,《淡水牛津文艺》第4期,台北县:淡水牛津文艺社,19997月,第30-31页。

[6] 新垣宏一着、张良泽编译:《华丽岛岁月》,台北市:前卫出版社,20028月,第56页。

[7] 陈明台:〈西川满论:以其台湾题材之创作为心〉,收入《西川满小说集2》,第317-343页。

[8]1996924日西川满自日本东京寄予我的信函。

[9] 有关西川满日孝山房藏书轶事可参阅林汉章:〈近廿年台湾史料聚散丛谈〉,收入《台湾史料研究》创刊号,台北市: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19932月,第126-130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