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来岁壮年男子为何半个月2次中风?

提起中风,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老年人“专利”。不过,专家坦言,临床上,青壮年中风病例也不再罕见。很多时候青壮年中风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但是有的中风青壮年患者一向生活习惯良好,不抽烟、少喝酒,饮食作息规律,体检也没查出“三高”,怎么也中风了呢?
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心房间隔有一个孔——卵圆孔,这个“心眼”未闭也可能成为导致缺血性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专家提醒,遇到原因不明、特别是青年缺血性中风患者,建议排查是否存在因这一“心眼”未闭合诱病的可能——
壮年男子接连缺血性中风
才40来岁的刘先生,今年4月在近半个月内突然接连两次中风,均以失语、左侧肢体乏力为主要症状,被诊断为缺血性脑中风。
家人觉得不可思议:平日听说中风的大多是老年人。刘先生才40来岁,一向身体健康,生活习惯良好,不抽烟、不喝酒,饮食作息也很规律,每年例行体检,也未发现异常。为什么会中风呢?
医生为他做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他心脏卵圆孔未闭,这个未闭合的“心眼”,正是导致他中风的“罪魁祸首”。
好在送医及时,经过两周的精心治疗和康复训练,刘先生基本恢复了,也没留下太大的后遗症。看到这里,许多人想问了,到底什么是卵圆孔未闭呢?它是怎么会让一向身体健康的刘先生突然发生中风了呢?
专家介绍说,卵圆孔是存在于左右心房间隔中部的裂隙,是胎儿存活必需的血液供给通道。出生后随着右心压力的降低,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卵圆孔多能在1年后闭合,3岁以上卵圆孔仍未闭合者称为卵圆孔未闭。
“其实,在成年人中卵圆孔未闭是很常见的。”专家说,这个“心眼”未闭合,如果无血液分流通过,对人体并没有影响,一旦出现血液分流,有可能引起不明原因的脑缺血。像刘先生,医生为他做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发现他心房间隔下部出现一条宽约3mm的血液分流束,当静脉系统中的栓子经过这个“心眼”进入动脉,运行到比栓子直径小的脑动脉血管中,一旦堵塞,便可导致脑梗塞中风。
三针专家说,目前缺血性中风病因很多,但有三四成患者原因不明,尤其是在年龄小于55岁的患者中,高达五六成无明确的发病原因。所以,年龄小于55岁、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因素而突然出现中风的患者,不排除心脏卵圆孔未闭导致缺血性中风的可能,建议及早筛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前一篇:这个夏天,你要当心被脑梗塞盯上!
后一篇:脑供血不足患者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