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成脑中风,原因竟是心脏

(2017-06-16 17:10:20)
  脑中风又叫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指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大伤害,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的中风起源其实在心脏,病因就是房颤。并且起源于心脏的房颤隐匿性和危害性都更高。

  一些脑中风起源于房颤

  三针专家介绍,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通俗来讲,房颤发作时,心脏的“节奏”乱了。我们都知道心脏是可以看做是人体血液循环的一个“泵”,当房颤发生时,这个“泵”的功率会少掉将近1/4。这不仅远期对心脏本身有损害,血液滞留还容易在心脏内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顺着血管流向大脑就会导致脑血管事件。

  山西三针脑血管病医院专家指出,房颤可以大大增加血栓与中风的危险,房颤发作时,心房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血液滞留在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就会增高。如果血栓离开心脏进入血液循环中,可以阻塞动脉,导致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中断。血栓流入脑动脉可以导致中风,这是房颤患者的最大危险。

两成脑中风,原因竟是心脏

  无症状房颤更危险

  房颤是比较隐匿的。房颤的患者可能有心跳快、气促、气短、胸闷、头晕等症状,但并不是绝对的,很多房颤患者日常并没有感觉。这种无症状房颤其实是更危险的。患者有不舒服的症状,反而会积极到医院求治,对治疗也相对配合。没有症状的患者,即使已经通过心电图确诊,对房颤的危害性通常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服用抗凝药物或者更积极的介入治疗也很难接受,反而更容易一步步走向难以挽回的心血管事件。

  是否服用抗凝药物需要个体评估

  房颤是个老年病,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起源于心房的血栓较大,引发中风的栓塞面积更大,致残致死率更高。所以,房颤患者一定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风发生的风险。

  目前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选择何种方式,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

  一些患者对抗凝药物比较抗拒,担心发生出血等并发症,实际上,抗凝药物确实是一把“双刃剑”,患者使用何种抗凝药物、用量多少、怎样来调整,都需要专业医生评估,使患者得到最大利益。确实需要服用抗凝药物的,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