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头晕 不再“头晕”

标签:
头晕脑供血不足三针医院中风康复健康 |
分类: 脑病常识 |
眩晕发作时的表现差别很大,患者往往认为眩晕剧烈时病情就重,要马上抢救,其实是个误区。
眩晕根据病变部位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类。中枢性主要是颅内病变引起,常见的有脑梗死、脑出血、脑部肿瘤,其他还有脑炎、多发性硬化等疾病。这类眩晕往往并不是非常剧烈,闭目平卧就可缓解,没有耳鸣或耳部不适,可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且往往持续时间较久。
周围性主要是影响前庭神经元及颅外段病变,最常见的三个疾病是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和美尼尔氏症。其他还有耳部局部炎症或药物损伤等引起。眩晕比较剧烈,天旋地转,伴恶心呕吐,甚至要趴下一动不动,有的可有耳部不适,一般持续时间短,数天可缓解。
眩晕中70%-80%是周围性的,尽管严重,不会有很大危害,中枢性的可能有严重后果。
很多患者头晕,特别是眩晕时,很难受,希望尽快缓解,认为静脉输液就是最好办法。其实,止晕的药物以口服或肌肉注射多见,很少静脉注射用。而且,不是所有眩晕都必须静脉输液,甚至不是都需要药物治疗,如周围性眩晕中最常见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由“耳石”引起,药物治疗几乎没用,运用手法治疗就可快速治愈,立竿见影。因此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最重要。对不能明确诊断的头晕,在排除严重疾病的前提下,给予对症治疗,只要缓解就达到目的。
头晕是头部不适,很多患者主观上会认为和脑供血有关。头晕还可涉及神经科和五官科,非专业医生很难诊断清楚。而且头晕中约10%-20%本来就是难以明确病因的,在这种情况下,无创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等又发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证据”,或者CT发现颈椎病,医生往往打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或“颈性眩晕”,这样的诊断曾经泛滥一时。
其实头晕,特别是眩晕因脑供血不足引起者极少,到底供血减少多少能引起眩晕,没有标准;眩晕患者和正常人TCD、颈部CT的表现并没有明显差异,这些诊断基本被主流医学淘汰。因此头晕患者首先让专业医生明确诊断是必须的,即使不能完全明确诊断,也不可盲目归因为脑供血不足或颈椎病,从而采取很多不必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