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山海风景尽收眼底

沈真心
我的岱山,当我一位北方的好友不远千里来看它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对它所知甚少,这块自幼哺育我的岛屿已不知何时被我遗忘。或许是每日为生活来回奔波使我忽略了它于我的意义。
第一次看到大海,我的好友像个小孩儿,按不住身子一般蹦跃,嗓子底跳出两个字:“好美!
博物馆和东沙古镇
对于这座城市,友人有一百个问题,求知欲在他的眼镜片后面跳跃,我诚惶诚恐,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犹如柯镇恶于郭靖,奈何级别太低。还是按套路出牌,认识一座城市先从了解它的历史开始。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带他去了岱山的几个海洋文化系列博物馆,看过中国台风博物馆,又游览了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接着又带他看了中国灯塔和海防博物馆,唬得这位来自内陆的少年郎直咂舌。看过几件文物的我们以为历史的洪流向来不屑于前进,在温情脉脉的河道里,于是也就习惯了用轰轰烈烈、诸般不平凡来描绘它沧桑的面容。但于我而言,历史,其实也就是先民们的全部生活而已。帆船网具、渔猎煮海、猎猎长幡、灯塔星火……历史在这里是直挂云帆,满载而归的繁荣景象,是渔嫂翘首期盼、渐渐蒸腾而起的炊烟,还有狂风骤雨、漆黑洋面上灯塔的孤独。
东沙古镇历史悠长,文化积淀厚重,两千多年前秦始皇遣徐福率3000名童男童女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看到岱山岛屿缥缈朦胧,犹如仙境,遂登临寻仙,登临之处为东沙山咀头,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海天一览亭”中便有碑文记载。
如果你从空中俯视,整个小镇纵街横巷、井然有序,依山旁水,古韵悠悠。东沙上百年的古宅现有100多处,可称得上是古镇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这些古宅,有的是四合大院,灰砖高墙之中,庭院深深;有的虽檐低院小,但建筑紧凑,不失古朴之气。这些院落中,檐下放几口大缸,引接着屋檐的天水,阶前种一排花草,点缀着古宅的生气,古宅的主人每天过着那种平和、恬静而又安祥的生活。这种悠哉悠哉的生活情调,也会带给来自都市的游客一种安宁感。
近几年来,东沙相继成为《地下秘密战》《苦瓜弄》《徐福东渡传奇》《东方欲晓》等多部影视剧的内外景拍摄地,被一些影视界行家称为“原汁原味的海上影视城”。“这里不像海边小镇啊……”这是好友的评价。虽然之前我们已经去过了海洋文化系列博物馆,但我总觉得小镇上的古宅更能让人感受历史的斑驳气象。弄堂的那面高墙内,东沙香干传来阵阵香气,那是古镇最原始的美味。石墙上触手可及的旧时字迹,像隔了玻璃与灯光般遥远。古意阑珊的老宅,静静地淌过时光的痕迹,青石板上走过几个着旗袍的女子。透过那扇黝黑的木门,或许在这里曾经也有段为某个绰约身影而感动的故事。
鹿栏晴沙和海
天气在晨间抑或黄昏慢慢转凉。白日里,你在鹿栏晴沙,会发现沙滩上远远近近的浅水面上渐渐升起薄雾,阳光一抖,碎成金黄,煞是好看。而到了傍晚,暮色变得混沌迷蒙,白浪翻卷,海风拂面,漫步其上,悠然自得。不由想起曹子建《洛神赋》里的名句: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而至于凌波微步,想必很多人是先从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里所获知的吧。
趁着好友们忙于戏水时,我一人张罗起烧烤架,虽是秋日,但游人如织,很是热闹。满头大汗间,镇上一杯冷饮,过瘾!餐后有人躺在沙滩上休息,顺便捎个日光浴,我和友人结伴在附近散步,渐渐地海滩开始安静了下来。我们在滩边一块伸到水中的平坦岩石上坐下,静静体会那远山近水的亲切,暗流涌动的潮汐。细心些,你会发现近岸处窸窸窣窣的小螃蟹和一些叫不出名的海洋生物,童心未泯的我们索性挖洞抓小蟹。天渐渐黄昏,红云翻滚,远处天水一线。
迷迷糊糊间,我听见友人说,这样的海滩真是美丽又洁净的天堂。我们光腿脚伸进海水中,在这暮色里用清流涤荡身心。
天黑以后,大家围拢在篝火边聊天。夜色如漆,繁星流动,朋友问我这里能不能看到日出,我说能,但是我可起不来,您得自个儿守望黎明。朋友一脸鄙夷。
次日朋友准备返程,离别的伤感竟也毫不妨碍一丝轻松的存在。毕竟我又要回到我熟悉的生活中去了。身为一个岛民,一方面对于人间烟火心有不甘,而另一面却又溺于慢生活而无法自拔。所以当我疲于生活的苟且,直至拖着疲惫的身子空手而归时,才发现我苦苦追寻的妻子正乖乖地坐在沙发上等我。
万能青年旅店唱: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虽然被引用得俗不可耐,但还是在心里对自己默默地说:以后养两只猫吧,一只叫“山川”,一只叫“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