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舟山,舟楫之便正转化为舟车之利

(2015-03-23 15:27:40)

舟山,舟楫之便正转化为舟车之利

醒来,车子已停在了前后看不见头的车龙中,在靠近白峰码头的路上。车上嘈杂,司机师傅念叨着“看这样子,晚上10点才能上船”。那是下午4点,


2008年9月30日,从杭州回舟山的大巴上。我下了车,上了一辆黑摩的,乘上了客船。伏在“舟渡”上,暗自庆幸。从杭州到家,用时6个小时。 2012年,从杭州辞职回舟山,已习惯在大桥上,睁着眼睛看大桥链接起的金塘、册子、富翅、里钓,移动而过,看这些“半岛”的变化。而杭州到舟山的距离,和5年前相比,被缩短到约3个小时。
   

舟山跨海大桥通车之后,我们渐渐告别了靠舟楫摆渡的日子,结束了与大陆隔海相望的历史。跨海大桥的通车量也从第一年的349.8万,到2014年春运的40天,突破了697708辆。
   

舟山还是舟山,但舟山不再只是舟山了,它进一步接驳了长三角的城市圈。城市,在大桥的助力下变得繁华、紧密、开放。
   

同时,那些公路还不能到达之处,舟山人也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将触角伸向更远的地方。
   

本月17日,是“国际航海日”。是的,我们回眸。

 

               

32年,舟山人的远洋渔业遍布了大半个蓝色星球


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相关负责人回忆,1982年,中国水产总公司筹建了一支远洋船队。船和人员分别从各省地的下属公司中抽调。舟山选派了4艘远洋船,几十名捕捞职工。那时候,国门对外开放没几年,人们对外面的世界仍很陌生。去欢送的家属,都是用别样的心情,含着泪挥手。他们从福建马尾港口出发,一路途经太平洋、新加坡、苏伊士运河等地最后到达墨西哥。
   

之后,尝到远洋甜头的舟山渔民和渔船,从舟山出发,驶向了南太平洋、澳大利亚、西非……
   

30年过去,“舟山渔船的生产渔场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及近十个国家。舟山,也成为全国远洋渔业的重点城市之一。 ”
                     

舟山,舟楫之便正转化为舟车之利
宁波——舟山港

 

接纳全世界,去往全世界


1987年5月4日,海面上刮着7级大风,但沈家门港区马峙锚地浪平潮缓。锚地上,泊着6000多吨级的日本货轮“第八义宗丸”。船上装5000多立方米木材,这是舟山港历史上迎来的第一艘外轮。
   

1997年,舟山港又扩大开放,确定舟山港由定海、沈家门、老塘山、高亭、衢山、泗礁、绿华山、洋山共8个港区组成。2004年初,舟山港陆、海域对外开放面积从原来的360平方公里增加到720平方公里(之后又开放了马岙、六横、金塘港区)。
   

港口决定了一个舟山扎根海洋的深度。 2010年,舟山的11个港口完成吞吐量22084万吨,预测2020年可以达到43400万吨。而在“江海联运”的红利之下,这个数字必将有增无减;而吨位则决定了远行的距离,现在的舟山能接纳载重量为21万立方米的LNG油轮,12000TEU的中远期集装箱船,10万吨级的国际旅游客船(据《舟山港域航道与锚地专项规划(2012)》),从舟山出发的船只,可以航行到全世界。
                   


跨海大桥改变的不仅是交通格局


“大桥开通前,鸭蛋山往返白峰的客船,通宵发船,繁忙时,上船的车排队四五公里,超过大转盘。 ”“舟渡15号”船长韩海鸥回忆到,公司的15条船,每10~20分钟发船,每天保证发出135个班次。那时,各种亲友拜托订票的电话也是此起彼伏地响起。而现在每天早上5点开船,末班船被提前到了晚上9点,每过40分钟发一次船。(图1:2009年游客数量982万,2010年即下降到206万,2013年为2009年的十分之一)。旅客的类型,也从较少考虑出行成本的舟山人,变成了“往来于白峰、北仑,辐射范围比较近的打工者”。

舟山,舟楫之便正转化为舟车之利

   

南方,港珠澳大桥正建设得如火如荼,人们都把推进珠三角一体化的标签用力地标在这座跨海大桥上。舟山,也正在经历自己的“大桥时代”。舟山跨海大桥通车第一年,水、陆客运量很快发生了变化(图2)。通过陆运的旅客增长了500万人,陆、水运游客之比也比过去翻了一番,而货运水陆两线同时增长。
   

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版图上,离“龙头”上海愈近的城市,受到的辐射和拉动力就愈强。在大桥经济时代,舟山空间上的障碍已通过大陆连岛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和东海大桥逐步解决,舟山与上海形成了“3小时经济圈”,与杭州形成了“2小时经济圈”,与宁波形成了“1小时经济圈”。
   

交通格局的变化,带来了长三角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它们引起的化学反应,造成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舟山,舟楫之便正转化为舟车之利

小干岛设想


在路上OR在海上


公路与水路从来都是互为补充的。舟山从未放弃过舟楫。
   

岱山与本岛之间的通行量年年都在增长,而在舟山的89条客渡航路里,固定的有70条,穿梭在本市的岛屿之间,他们将与舟山的大桥工程一起,连接未来的城市新中心,朱家尖岛、鲁家峙岛、小干—马峙岛、长峙岛、定海南部诸岛等,建成海上花园城市“海中城,城中海”的样貌。“大桥虽是必然,但对于中小型的岛屿来说,船渡是有意义的。”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系城市研究专业在读博士、舟山人邵亦文认为,岛际之间的交通可以多样。韩寒去东极拍摄时,没坐半升洞的快艇,用的就是游艇。而水上飞机也将开通舟山本岛、嵊泗及上海的金三角水上飞机航线网络,并陆续开通舟山至杭州、苏州、温州、湖州等周边特色旅游城市的区域航线。
   

不仅岛际、城市的交通工具可以多样化,远行也是。在“日本客人”到来的27年后,2014年10月,舟山又迎来了一位新客人:丽星邮轮公司旗下的“宝瓶星”号邮轮。它的到来,标志着舟山群岛第一个国际邮轮港的正式开港。舟山,成为继上海、天津、厦门、三亚后第5个拥有国际邮轮码头的城市。
   

看着舟山的地图,那横跨在舟山与周边城市的大桥,那蓝色的水域上标记出的红蓝两色的航道:它们就像一条条时光隧道,通向未来。
   

四海通衢,是舟山的优势;
内接大陆,是舟山的依托。

舟山,舟楫之便正转化为舟车之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