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赴英国来买房

(2014-07-31 16:33:33)
远赴英国来买房

倪望真
   
两年前帮《舟山晚报》撰写伦敦奥运专栏的时候,我曾经用无奈的心情写过一篇关于伦敦楼市的文章。那时候,即使在奥运会这样的大利好下,东伦敦的楼市也依然不温不火,增值缓慢。
    
事隔两年,情形突然起了魔术般变化。特别是今年年初,伦敦的购房者们纷纷经历了出价高于要价也抢不到房子的局面;房东们笑开了花,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房产从中介处撤下来,加价50万元人民币再上市。
    
这一切让人匪夷所思的变化,和房地产市场炙手可热的温度,都要归功于一个比奥运会更大的利好:中国人来了。
    
尽管早在19世纪初,可爱的中国人就已经登陆了这片异国的土地;尽管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投资房产一直是中国人不变的传统,以至唐人街也从最初东伦敦的码头边上挪到了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可是不管与什么样的过去比较,中国人都不曾像现在这般有钱。伦敦的房价再水涨船高,对很多中国投资者来说还是“小菜一碟”,现金转账一次性结算,让习惯了向银行贷款买房的本地人望尘莫及。
    
让中国投资者在伦敦房市慷慨解囊背后的一大动力,是英国热火朝天的国际教育市场。曾经,在这个国家学习所要付出的昂贵学费和生活费,是很多家长的巨大负担;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伦敦的房市里找到了一笔一石二鸟的好买卖:花三四百万元人民币,轻松在城区买到一套两居室的公寓。在英国读书的孩子,每个月不但不需要支付房租,还能通过出租一个房间倒收一笔足以抵过生活费的租金。几年后若是想要卖掉房产,又能在不断上行的市场中稳当地获取一笔可观的利润。这个算盘一打,加之中国人对房产投资又有着天然的好感,伦敦的房市一下子被炒热了。在东伦敦靠近金丝雀码头金融区的泰晤士河沿岸,看房的10个投资者里起码有8个是中国人,不知道这个地区的房产经纪最近是不是都在补习中文呢。
    
络绎不绝的中国投资者炒热的英国房产绝不止伦敦一处。本着“教育推动房产”的定律,哪个城市的大学中国人多,哪个城市的房产就会跟着升值。比如位于伦敦北部的小城卢顿,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受到人们喜爱的地区,但是不知为何,当地的卢顿大学有特别多的中国学生就读,因此这个小城也被很多业内人士定义为英国下一个房地产增长热点。特别是小户型学生公寓,由于产权的特殊性,只要几十万元人民币就能购买。听国内从事海外地产的朋友说,这些公寓几乎一上市就被买家们一抢而空。
    
对于很多中产阶级的中国人来说,在英国购置一套房产已经不是一件难事,那么对于土豪呢?他们自然是将眼光放在了伦敦更奢侈的地区。当很多普通的中国观众还只是在电视机前观看带着浓重贵族传统的温布尔顿网球赛时,土豪们已经将手中的银子砸向了这个地区超过几千万元人民币的别墅。相信这个远离市中心的幽静之地很快会让更多的中国投资者们发现并趋之若鹜。
    
面对疯涨的房地产市场,英国本地人买房的压力越来越大,英国政府也开始提出要收紧房产贷款。不过试想一下,当英国人都拿不到贷款时,谁会来买房呢?当然是捧着大捆现金的海外投资者啦。这不禁让我想起英文里的一个词:“温布尔顿现象”,虽然赛事年年在英国举办,能捧杯的英国选手却寥寥无几,都是外国选手唱主角。看来在最近的房产市场,亦是如此啊!

倪望真
    现居伦敦的舟山妹子。中英双语撰稿人,投资咨询师。热爱漂泊辗转,在行走中体悟人生。
远赴英国来买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