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贪官大脑,真有这么逗比心理学研究吗?

(2014-07-28 10:17:31)
贪官大脑,真有这么逗比心理学研究吗?

平平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还记忆犹新吧?这次天灾,带火了心理学,此后,每每遇上天灾人祸,都能看到心理学人的身影,作为一个学科,心理学火得有些晚。
    
不过,它的影响却迅速波及社会中上层,比如,有钱人一边是律师,一边是心理咨询师,再比如,自杀官员一律向外宣称“抑郁症”,相对于情债、官债、钱债这些说法,“抑郁症”就高大上多了。即便这样,心理学还是不主流。不过,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倡导“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大环境下,心理学与政治搭上了。
    
“中国科学家正在研究贪官大脑的神经机制,探讨是否可以利用药物或治疗方法来抵制腐败倾向。”近日,这条新闻标题出现在微博、微信中。咱不做标题党,点开报道的原文看看,似乎,媒体记者没怎么误读研究,心理学真成为了反腐利器,但是值得说明的是,科学家还没有开始研究贪官大脑,只是在普通人身上用游戏类比受贿。
    
我一师姐忍不住吐槽:“一个人走这儿摔一跤掉坑里了,两个人走这儿摔跤掉坑里了,一百个人走这儿摔跤掉坑里了,除了人的问题,路没有问题么?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贪官真有种乎?出生起,就决定了人家是贪官?没想到,在对实验的吐槽中,贪官竟然被人们同情起来。
    
实验是怎么样进行的呢?这篇发表在国际期刊《行为神经科学前沿》上的研究报告,发表时间是2014年5月5日,按照中国心理学研究报告向外投稿的速度,这个研究应该是两年前做的。
    
研究人员为28名志愿者(25岁的学生)设计了一个游戏,每次向参与者提供资金时,询问他们是否愿与别人分享这笔金钱。若是接受,参与者会得到其中一定比例的金钱,若是拒绝,所有人都得不到任何金钱。
    
结果表明,志愿者决定接受一定比例的金钱时,他们左侧额下回的激活程度强于其他区域,奖金越多,激活程度越强。从个体间差异来讲,当面对不公平的分配时,情绪调节能力强的人,这块区域的激活程度会更强。
    
看的过程中,我充满期待,如果真能精确定位贪官受贿时的脑区,那以后,贪官去核磁共振机里扫描下大脑,激活程度强的,受贿金额就多呗,银行拿多少个点钞机,也有个准备,不至于再出现点钞机被烧坏的笑谈。
    
不过,整篇文章没有提到贪官,受贿这些政治字眼。好奇之下,我联系了A先生,A先生正在这篇文章的作者门下,攻读博士,他告诉我,研究的是社会公平,与受贿差距很大。至于他的导师接受采访时,有没有延伸到政治领域,就不得而知了。
    
“我说嘛,我一看这文章,就觉得应该是记者错读了,心理学怎么会搞这么逗比的实验? 
    
“这个说不好,现在还真有不少逗比的实验呢。 ”听得出,A先生的无奈,以及对当下科研环境的些许不满。

平平
    心 理 七 年 ,大脑沟回熟记于心,所以我们绝不是算命的。偶尔也分析自我,探讨人性,指点社会,中立地看待人性,乐观地享受生活。
贪官大脑,真有这么逗比心理学研究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