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不只是舌尖上的事

(2014-06-02 13:03:14)
端午不只是舌尖上的事
陈静
   
年年过端午,和其他城市相比,这个节日在舟山似乎并不热闹,赛龙舟之类的庆祝活动在舟山更是不多见,那么,我们海岛的端午节是不是有别的讲究?于是我们特地请教了舟山民俗专家王冰,听他来讲一讲我们舟山的端午节。
   
人物名片
    王冰
    副研究馆员,舟山市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舟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端午的来历
端午的由来说法很多,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还是古越人的一种图腾祭。此外,和《白蛇传》也颇有渊源。“除了这些,端午节本身是一个节气,和时令的变化息息相关。端午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阳气渐盛,万物生机勃勃之时,各种害虫也伺机而动,易遭秽气、虫类毒物等侵袭,因此古人在端午期间注意避秽、祛毒等。 ”王冰补充,因为端午一到,也意味着即将进入梅雨季节。
                          
新女婿们看过来
女婿们注意了,尤其是新女婿,端午要挑端午担的哦。
   
“挑端午担很重要。 ”端午担专指毛脚新女婿端午日敬岳父母的礼担,即用一副幢篮挑着。从定亲的第一个端午节起,直至结婚,把人家的女儿娶过门。每年端午新女婿都要挑担上门。当然婚后也得挑,婚后第一年是比较隆重的,此后逐渐减为平常的礼物。
   
挑端午担一般在端午节当天或者提前几天,端午担中有几样东西是雷打不动的:“馒头(或粽子、团子)、一个蹄膀、两条黄鱼、整只的鹅,还有糕饼等。定亲那年比较隆重,馒头需要100只,而婚后第一年馒头则需要102只,一般早上去,在丈母娘家吃过午饭回来。男方挑担,女方还要回礼,按照我们舟山的习俗,带去的东西都只留下一半,但两条黄鱼都要带回去,鱼要游来游去,也是寓意有来有去,表达双方吉庆有余、礼尚往来的意思。 ”
                      
舟山人端午吃癞厮这个你知道吗?
我们舟山方言中有一句“癞厮避端午”,癞厮就是青蛙、癞蛤蟆。“癞厮到了端午为什么要躲起来?因为,我们舟山端午节以前有吃癞厮的习俗,小蝌蚪也可以。吃过以后不会长痱子、祛除体内的毒素、疮毒等,癞厮皮还可以覆盖在伤口上。 ”
   
怎么吃?王冰告诉记者,把活的小癞厮清洗干净,浸在雄黄酒中,然后一口吞下,再喝一口雄黄酒。小伙伴,你敢尝试一下吗?“还有蜗牛,不过一定要用艾草地的蜗牛,浸泡在白酒里,可以清热解毒。蜗牛和鱼腥草一起煮,涂抹在身上还可以避免长疮。不过活吞癞厮、吃蜗牛现在都已经不流行了。 ”
   
俗话说,端午百草都是药。仲夏五月,不少药草已经成熟,药力最强,所以民间认为端午日采的药功效最好。每逢此时,人们一边采摘芳香沁脾的新鲜草药,一边尽享天地之间大自然的恩赐,悠然自得,愉悦身心。端午还有一个“斗草”的娱乐活动,王冰说:“一根草打个结,两人在草的两头一起用力拉,看谁的那端先断。 ”
   
端午过后,夏汛时节推进,乌贼将旺发,所以嵊泗还有“端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嵊泗方言“端五”即“端午”,且“端午”亦为五月初五,“端六”就是五月初六)的说法,以求乌贼汛大丰收。
                            
端午吃粽子
端午名声最大就是赛龙舟了,有的地方祭祀仪式上还要往河里投粽子、米团。
   
最最普遍的就是吃粽子。
   
端午食粽的习俗由来已久,舟山人包粽子多用箬叶、粽叶丝,粽子的形状也没什么太大新意。原料除糯米外,米中还要掺杂猪肉、板栗、红枣、赤豆等。
   
粽子的馅料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种类多了,但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最原始的口味——碱水粽。“碱水粽是以前舟山最流行的,也是粽子中最基本的一类,家家户户都有。碱水粽和肉粽等相比口味要清淡很多,不腻,色泽光亮,吃起来特别香,很受欢迎。 ”王冰还介绍了碱水粽的做法,做粽子的前一晚,把碱放入水中按比例混合,把米浸泡在碱水中,第二天就可以包了。“吃碱水粽也是舟山端午风俗中最重要的。吃的时候最好配上红糖,那是再好不过了。 ”
   
端午节还要吃豇豆(红色)饭,混在糯米饭中。白色的糯米中点缀着一颗颗红宝石似的豇豆,煞是好看。
   
除了粽子、豇豆饭,端午节还要吃团子,个中含义,王冰解释:“也是取义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吧。 ”
   
另外,端午节吃乌馒头也是别有海岛特色的端午习俗。
端午不只是舌尖上的事
                         
端午挂菖蒲
“清明插柳,端午挂艾。 ”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艾草悬门,蚊虫勿进”这已成为多年过端午节时的习惯了。中医学上艾草本身就是一味中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效。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端午节,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的门楣、窗口都挂着菖蒲、艾草,这除了是一种传统习俗,还有信仰上的心理暗示,可以驱邪,驱鬼。“菖蒲的根切成段状,用彩色的丝线串成一个木偶的样子,挂在蚊帐、房门等处,也是用来驱邪的。有的人睡眠不好,晚上易做噩梦,还可以把菖蒲根放在枕头底下,除了避邪,菖蒲本身的香味就有宁神、安眠的功效,所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王冰还提到了以前端午节还有贴老虎画像、道士的端阳符,用来镇宅、驱邪,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了。
端午不只是舌尖上的事
                       
端午饮雄黄、系香袋
饮雄黄酒是从古至今端午习俗之一。小时候看《白蛇传》,白娘娘喝了雄黄酒露出原形的情形使雄黄酒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总想着这个是可以让妖怪原形毕露的。后来才知道,端午节喝雄黄酒是“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的含义。王冰说:“端午节喝雄黄酒(象征性地抿一小口)和菖蒲、艾草一样,也是避邪。喝一口,然后喷在房间的角角落落,如一些鸡圈、猪圈等阴暗的角落,消毒、驱秽。小孩子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据说,这样可使百鬼畏惧,保命长生。还有一种是用雄黄酒涂抹在儿童的“子孔头”(前囟门)。成人也可以抹在手指内侧、手指缝、脚踝两边,这样下地干活的时候脚就不容易溃烂了。这自然也是一种信仰了。 ”
   
清香四溢、五色丝线制成的形形色色、玲珑可爱的香袋挂在胸前可以辟邪驱瘟。“香袋其实就是一个香气比较重的草药袋,里面有一些丁香、白芷、艾叶、雄黄等中草药,戴在身上可以提神醒脑、祛除晦气。也叫长命袋,保佑小孩子不会夭折。香袋延伸成丝线制成的五彩手环,称为续命丝、长命缕,小孩、老人都可以用。小朋友还要系红肚兜。 ”王冰说,长命缕要系戴一段时间,有的一直要戴到七夕,在七夕那天拿下扔到屋顶,说是让喜鹊去给董永和七仙女搭桥。

端午不只是舌尖上的事
                             
望潮福利
端午节那些有益的保健习俗
◎兰汤沐浴
这是一种极古的习俗,后来便和端午节结合起来。屈原《九歌·云中君》名句“浴兰汤兮沐芳华”,就是这种习俗的写照。古代认为,浴兰可以除病驱瘟,使得香汤洁身之风盛行一时。时至今日,这一习俗已经逐渐演变为简便实用的草药浴。在端午节当天,采摘各种新鲜草药,水煎后倒入浴盆或浴缸内泡浴,具有清热解毒、祛暑化湿、行气活血、润肤舒筋、利水消肿、杀虫止痒等功效。
   
听说,用鱼腥草煮水洗澡,就可以防止孩子夏天出痱子。
   
◎饮用药酒
端午节制作药酒,可不是雄黄酒哦,这种药酒原料多为艾和菖蒲。据说,法国有种葡萄酒“味美思”,即是以艾叶汁为香料。菖蒲酒又叫蒲觞,浸制方法与艾酒相同,饮之可辟邪气。在一些气候潮湿地区,五月初五采五加皮,酿五加酒,也是民间的习俗。当然,过去端午节给人印象最深的似乎是喝雄黄酒,除饮用之外,人们还将雄黄酒泼洒墙壁床帐,涂抹小孩面颊耳鼻,以此驱瘟除瘴。雄黄属有毒类中药,对此当慎之又慎,切莫牵强。
   
◎药食“同功”
在端午节的餐桌上,各种“保健食品”可谓琳琅满目。除了文中提到的吃粽子,很多地方还有端午吃咸鸭蛋的习俗,它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为夏日食补与佐餐佳品。不少地方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乃艾的又一功用。大蒜炒苋菜颇受青睐,二者均有杀菌解毒作用,堪称夏病防治佳蔬良药。
   
◎强身健体
在端午节这天,有一项非常引人注目的活动,便是龙舟竞渡。盛唐时期,这项体育活动达到了鼎盛。是日,但见两岸众人云集,齐声歌呼,为竞渡之船助威,竞渡龙舟更是鼓声震天,棹击波浪,争先恐后,似离弦之箭一般向锦标飞驰。赛龙舟不仅能够强健体魄、增益体质,而且充分体现了以龙为中华民族图腾的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为了应付端午恶月,这些卫生保健活动散发着浓郁的医药气息,传承着驱邪辟秽、防病除疾、强身健体的有效方法。
端午不只是舌尖上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