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舟山人输液非正式报告

(2014-03-06 13:06:23)
舟山人输液非正式报告

点滴之间 舟山人的输液状况调查 
黄俊

记得小时候,最怕的就是去医院打屁股针;而如今,轮到我们的孩子这一代,打针换成了吊针,一进医院,除了吊针可能还是吊针。
    
这些年来,输液用的玻璃盐水瓶换成了一次性塑料包装袋,随之而来的是逐年大幅上升的输液量和输液人次。因此,要问医院里最忙碌的地方,不用猜,一定是那熙熙攘攘的输液大厅:拥挤的人群,打点滴的患者,忙碌的医生护士,还有成排的吊瓶……有报道称,在国外输液治疗是有严格控制的,门诊输液率一般在10%以下,而在我国输液率却高达60%~70%。中国人似乎把“盐水当饮料喝”,让输液成了日常生活的“习惯”。
    
来自人民网的消息称,2011年我国大输液平均容量在100亿瓶(袋)以上,相当于人均输液8瓶,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而根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的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保守估计,我国每年至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
    
中国普遍的过度输液、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已经让世界卫生组织“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用药原则成为了摆设。就是这个简单又敏感的问题,让有些专业人员不愿提及,不愿去面对一些问题;有些公众也意识不到输液的好与坏,两者就像是在打哑谜一样互相装糊涂。
    
那么,到底咱大舟山市民的输液情况又如何?八爪MM费尽周折拿到了舟山医院总部、舟山医院妇幼保健院区和舟山医院中医骨伤联合院区2013年度的部分输液数据,供大家参考。
                  
输液率近年上升明显,城区去年达25%左右
坦白说,八爪MM原本一直很想得到舟山全市一年输液量的数据,但几番咨询相关部门都未果。
    
从舟山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公示表来看,静脉输液处方比例一栏,全市合计统计的14家医疗机构中只有普陀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数据显示,输液率分别平均为14.26%和25.94%。
    
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药学系副教授马剑茵指出,很多时候,输液率是以医院为单位进行统计,而每个医院的专业所长以及收治的人群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输液率高低只能作为衡量输液是否合理的一个参考标准,同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
    
为此,八爪MM最后从舟山医院三大院区得到了2013年度的输液人次数据以供参考,去年一年(包括急诊)三大院区共有259581人次进行输液治疗,其中小儿输液125689人次。从城区几家医院了解到,城区去年的输液率在25%左右。
    
舟山医院门诊部护士长朱菊芬说,只要碰上流感多发时期,输液大厅一天最多要接纳550多人次输液,即使平常,每天也依旧保持300多人次。“最忙的时候,我们输液大厅有11个医生,后来医院方面又调剂过来2个护士,但还是忙得连转身的时间都没有。 
                  
为何会有么大的需求量,医患各方都有话说
患者版本1:
2月23日 PM2:00 
普陀医院东港院区
新院区的输液大厅很宽敞明亮,护士MM很靓很有爱,下午的这个点,在医院吊针的小伙伴不多,20来个左右,聚坐在电视机附近。
    
在东港某工地打工的安徽小伙张某(以下简称Z)告诉望潮八爪MM(以下简称W),自己由于前几天工作时淋了雨没在意,第二天早上就发烧到38℃。

W:38℃为啥不吃药呢?
Z:吃药好得太慢,吃了还想睡觉,我干活会没力气。
W:今天第二天吊了吗?
Z:是,昨天晚上3瓶,今天还有2瓶。
W:输液好得快,你咋知道?
Z:我们工地里几个老乡生病都来挂针,打一下马上就可以工作。
    
很多患者选择输液是因为想快点儿好。中国人变得越来越着急,什么事都追求短平快,连看病也不例外。
    
患者版本2:
2月24日 AM11:00 
舟山医院妇幼保健院区
已经特意选了一个自认为错开高峰期的时间点去了,没想到输液大厅里还是人挤人的模式,小孩子的哭闹声此起彼伏,一排排的输液袋晃得我头晕。
    
当护士将输液针刺入头皮,1周岁左右的儿子开始哇哇大哭,贵州姑娘刘芳(化名)拼命地按住儿子的手脚,尽管心里难受,但她还是安慰自己:只要吊完针,孩子就很快会好起来。
    
和很多患儿一样,她因为儿子得了支气管炎来求医。宝宝终于有些安静下来,一旁同为人母的摄影阿姨很有爱地和刘芳攀谈起来,“我儿子那时候也是感冒引起的支气管炎,我们后来也就吃吃药和食疗,一个星期左右也就好了,挂针还是少挂好呢! ”“啊,可是吃药那不折腾死了,小孩子哪里会乖乖吃,输液省事。 ”刘芳说。
    
刘芳并不知道,输液将让她的孩子面临诸多风险,而她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减短孩子的痛苦期。其实,很多人都和她一样,认为输液好得快是个绝对优势。
    
患者版本3:
2月25日 PM3:15
舟山医院总部
尽管隔着几片挡风的塑料片,我还是从门诊主楼到输液大厅的走廊上就听到了里头的吵闹声和哭闹声。询问了几个正在输液的患者,大多都是因为感冒发烧、咳嗽、支气管炎和拉肚子来挂针。
    
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城某机关单位上班的C先生(以下简称C)已经是第三天来挂针了。

W:一般你要是病了,是打针多还是吃药多?
C:我其实很少感冒发烧,如果要是感冒发烧了,一般是输液,可以好得快一点,不影响工作。今天吊完终于结束了,医生帮我开了三天的量。
W:对抗生素平时有关注吗?
C:知道些,其实我们吃的一些药里面也有,只是剂量少些罢了。有一次我记得感冒吃药没什么作用,头疼得要命,跑来让医生给我开输液单,那医生竟然拒绝了,只给我开了点药让我回去继续吃。
    
当真感冒发烧就要吊针?马剑茵说,其实临床上并不是每个感冒发烧的人都需要输液。“就拿呼吸道感染来说,有一半以上可能都是因为病毒引起的。这时就不应该给患者输一些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感冒有用,对病毒性感冒起不到作用。
    
如果已经采用了加抗生素的输液治疗,对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也有讲究。每次一定要用足量的抗生素,因为如果没有用足量,就可能只能起到抑菌作用,反而容易导致细菌的“耐药性”,疗程也起码要三到五天,不过如果超过一周仍不见效,就要考虑换药进行治疗。
舟山人输液非正式报告
    
医生版本A: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儿科医生:
现在医患关系紧张,部分医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其实有时候也挺矛盾、挺无奈的。
    
我以前也不愿意给患者输液,给他们开些药回家吃或者挂些没有抗生素的点滴,但因为感冒发烧本来就有个身体自然免疫的过程,因此,过了一两天,如果小孩子还有热度不见好转,患者家属就会指责我的医术,有的甚至直接要求我们为患者输液。
    
这样的输液不仅患者主动要求并且很欢喜,还对我一连感激,实在是讽刺。既然如此,我又何乐而不为?再加上同样是感冒,口服药物治疗基本上只需20~30元;而静脉输液一般都要用抗病毒药、抗感染药、维生素、液体和输液器,加起来费用大概要200~300元。
    
不过,也有例外。
    
去年年底,我碰到过一个特别在乎孩子,不肯给孩子吊针的80后父母。当时,他们第一次来医院的时候,儿子大便化验出是感染了轮状病毒,孩子又不肯吃补盐散,拉得很厉害。但是他们一听说要吊针马上就拒绝了,一定只让我给孩子开些药便回家了。
    
结果,第二天上午,他们再抱孩子过来门诊的时候,孩子都快虚脱甚至静脉萎缩了,以致于护士戳了半天才给孩子打上吊针。
    
医生版本B:
舟山医院门诊部相关负责人:
医院的利益,患者的要求,医生的无奈和大众常识的缺失,输液中常常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困扰。尽管现在卫生部也有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指导原则,但总体还是缺少管理、缺少监督。比如说你现在到哪个药房去,只要说需要什么抗生素,头孢一代、二代、三代,都可以买到,这其实是挺可怕的一件事。因为,还有不少的患者如果感冒发烧,会不管是否含有抗生素,随便去药店自行买药。
    
对于输液量,其实我们医院方面一直也在做努力,希望通过各种措施控制输液指标,强化医生控制意识,注重用药的合理性,特别是对抗菌类药物进行严格控制。“目前门诊部规定,无论医生等级高低,所有人都一律只得使用一线抗菌类药物。 
                     
输液,很多时候就是拿大炮打蚊子
著名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专家孙忠实教授称:“在所有输液中,至少有一半是没有必要的。 ”输液过度的问题在我国一直存在。国际上公认的用药方针是,口服药应占50%以上,肌肉注射占30%~40%,输液占10%左右。这数据在国内医院,简直是天方夜谭。
    
输液指的是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向体内注入大剂量的液体。倘若吃药是步枪、打肌肉针是机关枪的话,输液就是不折不扣的大炮了。可问题在于,谁都知道,拿大炮打蚊子是多么不靠谱的事情。
    
马剑茵说,门诊输液的药物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抗生素类药物;第二类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等老年病的药物;第三类就是一些其他疾病用药,比如抗过敏药等。而过度频繁输液的最大危害就是滥用抗生素。以感冒发烧为例,一般的感冒如果没有发烧,不建议吊针,可以在家多喝热水,注意休息,用人体的自然抵抗力和病毒作斗争。除非体温超过39℃,高烧不退或严重缺水时才考虑输液,显然,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绝大多数没必要通过输液来解决,打了点滴三五天好了,你什么药都不吃三五天差不多也好了,但现在很多人治病急功近利地追求速度和效果。
    
输液的另一潜在危害,就是输液过程中的不溶性微粒。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是看不见的,它们会移动,这些不溶性微粒会留在毛细血管里,长此以往,就会引起毛细血管堵塞。如果碰到一些有冠心病或者血液粘度高的病人还会容易诱发血栓。因此,输液时尽量减少药物配伍品种,多种药物配伍易造成微粒、热原叠加引起输液反应。
    
既然输液这么多弊端,何苦还要创造这样一种治疗方式呢?“有时候输液是临床需要,比如治疗慢性疾病必须进行输液,同时,你也要考虑药物的性质和给药速度,通过输液的方式进行治疗是速度最快、吸收量最大的。”马剑茵说,因为输液就可以直接将药物送进血液,免去了消化吸收的步骤,因此可以更快地发挥药效。而且,输液不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如果碰到患者意识不清、无法顺利咽下药物的情况,输液就是最佳选择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