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域外端倪】攀登 俗世渐行渐远

(2014-01-08 13:44:11)

【域外端倪】攀登 <wbr>俗世渐行渐远

望真

现居伦敦的舟山妹子。中英双语撰稿人,投资咨询师。热爱漂泊辗转,在行走中体悟人生。
   

2013年的夏天,贮存了我目前为止最好的登山记忆。
   

7月,我在英国著名的旅游地湖区(Lakedistrict)登上了950米高的赫尔维林(Helvelyn)山。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走了3个多小时到达顶峰,能明显感觉到随着海拔增加带来的温度变化。山风刮得猛烈,此时从背囊深处,掏出一份还带着热乎劲的鸡肉馅饼,充实辘辘饥肠和抵御寒冷,那一刻的满足与幸福感,无以言表。
    

然而,在赫尔维林山,更大的登攀之乐却是在登上顶峰之后开始。补足了能量,便顺着峰顶延伸的悬崖进发。被无数照片与文字记录的Striding Edge,以悬崖顶部只有一大步之宽闻名。小心翼翼地走,望着两边直直坠落的山坡,难免心生畏惧。更让人不安的是,站在这空旷的悬崖顶部,好像能够捕捉到全世界的风,维持平衡似乎变得更加困难。人在上面,并无退路,也只好屏息凝神,专心又静默地走完脚下旅程。
    

英国人和中国的古人一样,把“登”和“攀”分成两个不同的单词。前者叫做hike,指的是用双脚走完的山路;后者叫scramble,则往往是手脚并用地攀爬。从赫尔维林山顶峰东面下来的山路,几乎都是由大块的页岩堆成。远远望去,仿佛都是笔直的峭壁;走近一看,才发现每块岩石都可以被抓取利用,在峭壁上也能行走自如。
    

对于我这样的初级登山者来说,这样的攀爬乐趣无穷。自己竟然像一只渺小的蜘蛛一样伏在垂直的峭壁上,这似乎并不是我能力范围的事;另一面,又觉得惊喜无比,每一个落脚点都大概有着至少上千万岁的年纪,它们借着几千万年的风雨凸出、耸起、下凹,好让我这个微不足道的攀爬者在漫漫时光中的一瞬好好看清它们各不相同的容颜,依靠着它们,成就自己的旅途。
   

在赫尔维林山小尝登山的乐趣后,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朋友8月去威尔士爬山的提议。在北威尔士这座叫做Trafan的山,简直是攀爬者的天堂。它几乎没有山路,每一个山包都由岩石堆成,一个山包连着另一个,渐进向上。当你大汗淋漓地终于爬上一个山包,却发现前面还有一个陡峭的山包等着你,永无止境。路途上不少岩石都要长过我的身高,要完全依赖双手将自己的身体腾空拉起。这还不止,下山的路也无路可走,要徒手爬下峭壁。七八个小时的攀爬,的确让满身泥泞的我们精疲力尽。
    

在攀爬中,惊慌失措是无用的。因为哪怕是被有经验的攀岩者带领,在大多数时候还是得靠自己。在这极需要体力的旅途中,我的内心却变得如做冥想般沉静。在不知道如何爬过去的时候,冷静地思考解决方式;在冒险一搏时,用心观察并信任自己的身体,一般都能安全过关。
    

如此有趣的攀爬,我在亚洲生活时竟未想到去尝试一番。想起自己在湖南张家界天子山脚下,竟然排队两个小时,就为了买张门票坐电梯到半山腰;在韩国庆州吐含山,竟然因为不想走路而让朋友开车带我上山顶,看一看山顶的佛陀石窟就走;在北京香山,也忽略了一路美好的鸟语花香而坐了缆车上山……那些旅行,我错过了云朵在山坡上的大片投影,山脚下的俗世离我渐渐远去的过程;错过了万年的岩石,一季的花朵;亦错过了登攀中渐渐沉淀的心境。现在想来,真真是可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