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冲锋衣 一往无前

残秋初冬,你会发现穿着五颜六色的冲锋衣的人多了。
如果你喜欢周末去岛城的山间小径踏访美景,你的相机或者是手机中,或许会拍到穿越在绿树红叶间成群徒步行走的人群,那红得灿烂蓝得夺眼黄得醒目的冲锋衣,在阳光下在树丛里,定格在你的图片库中,成为你微博与微信朋友圈的美图。“每周一山,我爱舟山”,曾经是舟山市体育俱乐部与《舟山晚报》连续多年组织群众性登山活动的一句口号。如今,这句带有体验户外之乐,发现家乡之美的口号,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岛城越来越多户外爱好者的内心独白和自觉行动。
舟山,正在绵延的各种步道,一定会记得那些曾经前来踏访的脚印——穿着登山鞋、运动鞋以及各种鞋的脚印。
户外,一种休闲与体育相结合的运动
中国的户外运动,成规模地进入城市民间生活,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这一时间节点,正与互联网进入中国相吻合,也与中国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相契合。
中国的户外运动,成规模地进入城市民间生活,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这一时间节点,正与互联网进入中国相吻合,也与中国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相契合。
许是因为地处海岛,舟山的大规模户外运动始于本世纪初。此前,虽有部分先行者,但只是偶尔通过互联网零星地参与外地户外俱乐部的活动。
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结束后,一帮当时在本地小资集散中心——“二楼后座”论坛谈球说事的人们,琢磨着把户外运动移植到舟山。于是,便有了“一周一山”的活动。
从长岗山、五雷寺、蚂蟥山、黄杨尖,马岙古驿道、大青山看五沙成片走起,再到寻访美丽海岛,如六横悬山岛丈量、定海摘箬山岛露营、岱山东沙到磨心山穿越,桃花岛安期峰攀登。数码相机拍摄的景色,配上有趣的游记,勾起了不少人对户外的兴趣。一时间,“二楼后座”论坛风生水起。
越玩越野!不满足的舟山驴友开始走出岛城,从宁海浙东大峡谷穿越,天台括苍山登顶,丽水黄茅尖百山祖露营,楠溪江上游古村游,徽杭古道徒步,四明山穿越,大明山环绕。
直到现在,依然有人记得“二楼后座”。前些天,穿越南黄古道,同行一驴友说,当时定海丁香桥边有家名叫“二楼营地”的场地。那时看到那帮驴友在走,心痒痒的,可惜当时要照顾孩子,一直没能成行。
此后,“二楼后座”因多种原因渐渐偃旗息鼓。但借助QQ群,户外活动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而早先“二楼后座”的活跃分子则成了各个驴行部落的领航者。如“蜗牛”“水月”“楼楼”“孑孓”“淡绿”。
步道,让更多人爱上户外
舟山的户外运动从极小众,走向逐渐的大众化,也有两个明显的支撑点。
舟山的户外运动从极小众,走向逐渐的大众化,也有两个明显的支撑点。
一是舟山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与现代生活理念向都市化接轨,民间户外运动需求激增。
一是舟山的体育部门管理者看到了舟山人的户外运动需求,做了两件足以称之为“舟山户外运动里程碑”式的大事。第一件便是舟山体育俱乐部与《舟山晚报》联手,连续三年举行每周一山的群众性户外登山活动;第二件则是借鉴宁海经验,发展舟山绿色健身步道。
曾担任市体育俱乐部负责人的俞跃辉,如此回忆当年的盛况:“报名电话在《舟山晚报》一刊出,俱乐部的报名电话就响个不停。往往是不到十分钟,几十个报名名额便满员了。很多次,我们只能扩容。 ”
始于200年的“每周一山,发现舟山”,走出了多条本岛户外穿越线路。
2009年年的每周一山,最后一站,走出舟山,走进宁波,一直走到嘉兴,藉此庆祝舟山跨海大桥通车。
与媒体联袂举行的户外运动,借助传播的力量使户外运动被舟山的更多人所熟知,而舟山一些早年未知的美景亦走进了舟山人的心中。临城的弄堂岭,有了“舟山最美的峡谷”之誉;五雷寺,连续多年被舟山的驴友选为“新年第一山”,朱家尖的白山后穿越线,有了“集山、海、沙一体的最美穿越线”之称。
户外的火种,燎原着。
体育界的人士从宁海取经回来,发现舟山有山野天际线及原始的驿道、古道甚至包括村与村之间的原始村道,如果相连,便是一条条景色天然,行走方便的绿色健身步道。于是乎,绿道建设开始,并不断延伸、延伸。
“你为什么要登山? ”
舟山山脊线在蓝天勾勒出漂亮的天际线,呈现在西北到东南轴线上,与本岛的地貌几近贴合,亦可视为“南生活、北生产”的天然隔离带。
舟山山脊线在蓝天勾勒出漂亮的天际线,呈现在西北到东南轴线上,与本岛的地貌几近贴合,亦可视为“南生活、北生产”的天然隔离带。
从步道登上山脊,南望城市不断扩容,高楼栉比林立,北眺保税区工业园区毗邻而建,更难得的是城市景观与大海融为一体,蔚为壮观。
穿越在步道,四季山色秀丽,田园风貌尽享,各类民间建筑呈现出不同年代的风貌与乡村习俗,一岙一景,移步换景,户外爱好者通过微博微信,展示着“深耕”才能发现的美景,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展示舟山旅游的民间发现。
步道,缩短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
没有一个城市的步道像舟山这样既是旅游的观景游步道,又是民间健身的健身道,更是户外爱好者的探险活动道,舟山的户外运动因此而变得更便捷,户外活动与健身运动结合呈现更加多元。今年春季,曾经有户外俱乐部组织过近两百人参与的本岛南北向穿越。
户外活动,亦成为新的商机。如今,岛城有了堪称户外运动高大上的品牌“THE
NORTH FACE”专柜,有了columbia专卖店,以及其他户外店。
穿着冲锋衣登山,成了岛城新时尚。
1924年,英国登山队第三次来到珠穆朗玛峰北坡。一名记者在营地追问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你为什么要登山? ”马洛里留下传世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
本版图片驴友老鱼提供
前一篇:年龄这个差
后一篇:不管你去或不去,步道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