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逆城市化”生活
 (2013-12-03 16:20:15)
	
			
					(2013-12-03 16:20:15)		
 
黄俊
 
 
去年,大中国的城镇人口就这样华丽丽地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乡土中国”似乎有了“城市中国”的调调。
 
 
于是,我们就这样,挤在城市,农村渐远。除了城市的灯红酒绿,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类乡愁、田园梦和重回乡村的努力。待到看够了大千世界,回去过世外桃源的生活,正是当下流行的“逆城市化”而行的趋势。
 
 
曾经有朋友告诉我,两年前,他在广州的一对夫妻档友人,在事业有成的年华突然放弃了收入颇高的外资风险管理工作,毅然和大都市挥手作别,迁移到了老婆老家湖南的一个小镇里开始新的生活。
 
 
朋友说起这事的感觉很复杂,有羡慕,有唏嘘,也有淡淡的惆怅。我知道,那是他现阶段无法享受的生活,却也是属于他的“中国梦”。
 
 
的确,当数以万计的农民为生计所迫,离开家乡前往城市务工时,另外一部分城市中的中产家庭抑或是已经“闯荡”过城市的农民乡亲们,却在经历着一种反向的迁移。
 
 
阳光、空气、绿色,农村乡间慢、稳、静的美好,是他们义无反顾的选择。
 
她在岛上寻找童年大山的记忆
“对不起,我想好好冷静一下,想想以后的人生规划,所以要失踪几天。 
 
 
因为,她去了山上。
 
 
杨胡平是幸福的,至少在这个城市四处喧嚣之时,她还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留地”。杨胡平承包的这片300多亩的山林,在普陀区芦花的黄泥岗上,车子一路爬坡前行,一路都可以听到“咩咩”的羊叫声不时从草地里传来,而羊羔子则很少会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漫山遍野,时隐时现地藏匿在深草中。
 
 
山上有猪有羊有鸡有狗,有自己种植的高山蔬菜。原先山上还有两个工人,如今,却只剩下杨胡平六十多岁的母亲一人在打理。“我当时出了5000元一个月的工资,但还是没能留住她们。”杨胡平说,对于这样的原生态生活,也许真的有很多人不习惯,只有真心喜欢才会留下来“享受它”,而她真是打心底里喜欢,因为每次上山,她都会有重回童年的感觉。
 
 
杨胡平来自湖北竹山一个贫苦的农家,嫁到舟山已有十多个年头,多年来,和爱人一起经历商海的大起大落,更令她增添了几分中年女子的淡定和睿智,如今的她还成了“浙江青年致富带头人”之一。杨胡平家做的是物流和建材生意,公司里的不少员工都是来自湖北大山里的兄弟姐妹,当年杨胡平离开农村后,就陆续将她们都带到了舟山。前几年,父亲去世后,她便将母亲接来同住,但闻不到泥土味,看不见庄稼的“闲置生活”让老人家如坐针毡。
 
 
两年前她决定承包山林,既为了母亲也为了自己。如今即便工作再忙,她都会隔三岔五地去山上喂喂猪,放放羊,采采自己种的香菇和木耳,吃一桌母亲做的“无公害”蔬菜,或是约几个朋友去山上放松下自己。尽管,舟山的大山海拔和湖北老家不可同日而语,但可以在“第二故乡”的家门口这么随时享受“农村生活”,这不仅让杨胡平的妈妈住得很习惯,也成了杨胡平“重返农村”的不二选择。
 
 
“清晨醒来,那种明媚的阳光穿透整个村庄,宁静安详的日子似乎又回来了。 
 
她在农村随处拾掇乡村的“艺术元素”
采访沈珍素,实在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不然,前几期“退休生活”的主题里肯定有她。
 
 
沈珍素原先是舟山妇幼保健医院的一名助产师,退休三年,生活充实得丝毫不亚于她在产房接生的时候。从小对艺术方面表现出天赋的她,退休后一个人跑去上海半年,蹲点学习了工作时自己坚守的梦想——“日式插花”,也终于迎来了自己多年来心心念念的自在生活。
 
 
尽管退休后没有继续留守在岗位上,但她将助产师的耐心、细心和热情转到了自己的“插花事业”上。“艺术创作和工作一样,需要静下心才能好好构思。 
 
 
因为师从“草月流”派,从此,定海二中附近的就有了一家叫“草之月”的花艺工作室,定海一中里也多了一位教“花卉选修课”的老师。
 
 
和一般插花不同的是,沈珍素运用的不少材料都来自于农村。每次,只要她骑着“小毛驴”从东皋岭隧道回白泉老家,一路上总会时不时有些“惊喜”送给她。诸如树皮、树根、稻草、麦穗、毛竹、树藤之类的被遗忘在田野里或是路边的都是她的“惊喜”,一经她的重新创作,这些“废物”都将转身成为“艺术品”。
 
 
美的事物来自于自然,也来自于生活,原先老家的水泥房里有很大一部分空间都被她用来堆放竹筒、树根、树皮等一系列自己拾掇的乡村元素和所有插花需要的工具。为了很好地接“地气”,沈珍素今年决定启动在白泉老家的装修计划,因为,她预想着要将自己的工作室搬去白泉。“在乡间创作,作品可以更丰满,更有气息。 
 
水泥森林中的“舟山版”乡村木屋
大家还记得国庆前夕,《望潮周刊》推介的定海茅岭的那栋乡村木屋吗?
 
 
这几天,木屋主人“loligo”在舟山论坛“住在舟山”版的帖子——“乡村建屋直播”有了新的更新,“loligo”说,目前房子除了外墙已经基本完工,内部也已经开始涂抹硅藻泥,预计在本月底就可以基本完工。(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在下月初前去探房哦)。
 
 
这座极具创意的全木结构别墅,可以说不仅给大家装修增添了一条思路,也给大家生活增添了一种方式。“loligo”当初就是因为在美国做生意的时候,在亲友的房子里居住,感受到了木结构住宅的好处,冬暖夏凉,通透性好,才打定主意回国也要造一处“会呼吸的房子”,他说,等到时候自己退休了,就可以和家人一起住在了,时而可以在乡间种种菜过过农夫生活,时而可以和亲朋好友在院子里进行户外烧烤,夜晚还可以去地下室打打台球,酌杯小酒怡怡情,尝试享受下美式乡村的生活味道。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