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农村去,指点江山

(2013-12-03 13:28:05)

到农村去,指点江山

辉亮
    

 

“到农村去! 
    

 

四五十年前,这是一句让知识青年热血沸腾的口号,是一场运动。数十年后,它是一种新的潮流,是一种回归。
    

 

农村里,细说着都市人的田园梦。携妻儿老小到农村去,持竿垂钓,把犁耕田,体验一回田园生活;更有甚者,他们不屑于玩票,完全抛弃都市生活方式,下乡归农,在山水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日子。
    

 

农村里,铺陈着年轻人的青春梦。“大学农夫”早已不再是一个令人唏嘘的词,一批批的大学生村官,用他们的前卫化解落伍,用他们的青春朝气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绘就梦想。
    

 

农村里,汹涌着投资者的掘金梦。小打小闹不嫌,可以是从农村来回农村去的人,在熟悉的土地上种下自己的小金库;大刀阔斧亦不厌,可以是工商资本巨贾投资农业,大手笔“指点江山”,肥沃的土地开出别样的花来。
                       

到农村去,指点江山

西红花,朱家尖盛开“财富花”
11月下旬,一种神奇的花在朱家尖盛开,紫色的花朵、鲜红的花丝,映着64岁的老人林高德质朴的笑容。
    

 

这种花,是世界上最贵的药用植物、最好的染料、最高档的香料——西红花。我们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藏红花。西红花被誉为“红色金子”,也着实金贵,一个种球一年开一朵紫色的花,一朵花只抽得三根红色的花丝。
    

 

林高德与西红花,结缘偶然。12年前,有位建德兵哥哥,娶了朱家尖姑娘,落户朱家尖后,兵哥哥将家乡的西红花球茎种苗带来试种,9800元/公斤的好收益,在当地掀起了“红花热”。西红花种子价值不菲,种养技术要求也很高,林高德第一年投入8000元种了一亩,血本无归。
    

 

很多同期的种植户都放弃了,林高德一心钻研西红花的种植技术,渐渐摸出了门道。其间,西红花的价格也翻了好几番。 2008年,成立了朱家尖西红花专业合作社,林高德任社长。
    

 

初种西红花时,岛城乏人问津。每年此时,林高德都要专程奔赴外地,将采收好的西红花送到采购商手中。近几年,朱家尖西红花名声鹊起。那些通过各种渠道购买西红花的舟山人,得知家乡朱家尖所产西红花是国内最好的,纷纷登门购买。如今,即使合作社在全市没有一个销售点,也完全不愁销路,自有顾客盈门。
    

 

今年,合作社的种植户共有28户,全社共种有西红花70亩,一亩的产值为3万元,收益可观。作为合作社的带头人,他笑得很憨厚:“我只不过是个农民,大家能挣钱,我也高兴。 ”前景看好,他计划着明年重建家里的房子,开始盘算合作社的面积拓展和设备更新。
                       

到农村去,指点江山

林地鸡,展茅放养着“美味鲜”
在展茅干施岙,路边林间一块巨大的广告牌正好撞入记者的眼。
    

 

广告牌后三面环山,目之所及,一片苍翠。沿着新开的路上山,不一会儿就看到了“展茅林地鸡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字样,绕开狂吠的看门狗们,记者在一片橘林间,看到了悠闲觅食的林地鸡。守门人循声而来,“林地鸡?这山上都是。”
    

 

跨过一座新修的栈桥,在对岸的潭龙休闲农庄里,记者见到了展茅林地鸡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柴如安。谈起林地鸡,他那午睡未醒的迷蒙瞬间散尽,浑厚的声音里满是自信。
    

 

柴如安曾远赴异国经商,10年前回国,看着家乡日新月异,他料定舟山有发展前途,开始转投农业。在展茅承包了100多亩地,开始种樟树、桂花树等,为了除去漫山的杂草,他在林间养了鸡。鸡在林间自由奔跑,啄食野草和虫子,肉质未曾料到的鲜美。第一块宣传牌竖在螺门,他亲自想的广告词:“哇!展茅奔鸡在山上。 
   

 

2005年,舟山市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展茅林地鸡专业合作社成立。
    

 

种植与养殖相结合,发展生态循环禽果业。数年间,合作社飞速发展,去年年收入达4215万,“展茅双岗岭”成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普陀区农庄采购的鸡80%来自这里。不断有人慕名上门,“潭龙休闲农庄”应运而生,除了品尝鲜美的林地鸡,还可采摘、垂钓、烧烤。“4月,我们与其他三家专业合作社组成了联合社,联合创新,打造舟山新区生态禽果产业! ”柴如安神采飞扬。
                       

到农村去,指点江山

草莓,里钓山孕育了“最香甜”
喜来岛草莓长在岑港的一片滩涂上,背靠里钓山,海风迎面而来。
    

 

采访时,定海里钓山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夏永年正在苗地“探望”草莓,“今年太旱,幼苗存活率很低,很多苗都死了。 
    

 

夏永年的语速不疾不缓,从容里透着无奈。“我也是靠天吃饭”,是夏永年抛出的第一句话。精品农业高投入自然不用说,自然、技术、销售、政策等,处处都伴着高风险,“台风、西北风、暴雨等自然风险很大,目前舟山保险在果蔬产业上一片空白,政府也没有相应的应急方案。为了减少自然风险,我们不得不自己兴水利。而在国外,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都是由政府投入的。 
    

 

投资第一年,因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草莓全军覆没。五年以来,品牌不断提升,喜来岛红颊草莓有了“浙江最甜草莓”之名。“供不应求时,想向农户收购却四下找不到符合标准的,只得单打独斗。 
    

 

夏永年说,目前公司正在打造全市首个农业“物联网”基地,通过大棚传感器,自动采集分析农情信息,提高产量和质量;电子商务软件也正在研发中。当务之急是引进专业人才,夏永年盼着有大学生青年人才“到农村来”,当他的好帮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