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江千户苗寨 在路上

老鱼
一路超车,在右边是河流,左边是峭壁的山路上超车。
紧赶慢赶,在天色将暗时,赶到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西江千户苗寨”。
车到停车场,西江刚刚亮灯。以白炽灯为主的光源,勾勒出西江入口处那苗家风味景观以及气派的游客进出口。
西江,是我们一行“国庆黔北游”的衍生物。因黔织高速国庆前开通,虽然只有20多公里的高速路段,却较我2006年从贵阳去织金洞单程缩短了两个多小时。多出了半天的时间,便有了西江之行。
晚上的西江,仿似喧闹的集镇
进入大门,左转便是候车长廊。
从西江景点入口处到寨子,约2公里的路。景区有专门的公交车接送。
候车等同伴。稍顷,有一苗族装束的婆婆凑近,问:“坐不坐我家的车,价格一样,也是5元,车是商务车。
纳闷,景区公交车的候车点,怎么还有其他车辆“截和”?
还没将疑虑抛出,同伴与公交车到达。上车。
经过一段几无灯光的山路,一个转弯后豁然灯光成片,再看两边山上,灯光沿山成串,勾勒出了山型,勾勒出了屋顶,层层叠叠。
拖着行李箱,行走在白水河的一侧,穿梭在围着各色披肩穿着冲锋衣挂着相机的游客及头插一枝红花穿着苗家短裙的当地人中间,听着沿途各种叫卖的吆喝声,这样的混搭,与行李箱的万向轮辗转在起伏的石板地上震颤手腕的节奏,倒也相当吻合。
正欲问当地人下榻的客栈位置,抬头望河对岸的山腰,一排各式宾馆的招牌灯中,它用一排灯光召唤着我们。
上山,入住。推开木窗,西江的夜及白水河尽收眼底。
一条白水河,将西江分成了两半。一条白水河,也将西江的喧闹如大河般聚拢,既使西江有了灵性,也使西江拥有了天然的商业区域。河上的风雨桥,方便着苗家的来往,也装点着西江的景色。
西江的夜,在冷水河的流淌声中蔓延,在两岸的灯光下铺陈。
如圣诞树般的苗寨,惊艳
在白水河边吃完了长桌宴,便去苗寨广场,看每晚必演的苗家歌舞。
苗寨广场,地处冷水河东北侧的坡地上,以一排两层的吊脚楼为背景,另外三面则是看台般的观众席,一条彩带围出了一块空地——舞台。
那一刻,似乎所有到西江的游客都集中到了广场,三面看台上坐满观众,彩带外的场地上站着的观众起码有四圈。所有的观众有一个共同点——用手中的数码设备,不停地拍摄记录。
苗家人能歌善舞,仔细看,你会发现,这个嬉玩的男子是做烤鱼的厨师,那个跳舞的姑娘是卖腊染的妹子,这个唱歌的大妈刚才还挑着一担腊肉在叫卖,那个吹芦笙的大叔则经营着一个银饰摊……白发老人与年轻后生组成的芦笙队,头戴银冠、身着彩条长裙模仿锦鸡动态的《锦鸡舞》;头戴羽冠、模仿雉鸡相斗、跳跃、嬉戏,含有杂技技巧的男子双人《芦笙舞》,相继登台。他们用表演展示着苗家的生活,不,这就是他们本来的生活。
紧接着,便去登观景台看西江夜景。据说,没看过西江夜景,等于没去过西江。
观景台在白水河的南侧,有车接送,也可以沿着山路拾级而至,我们选择徒步。走过了一个个已经改建为宾馆或者是餐馆的吊脚楼,观景台前已尽是人头,用一句夸张的话来说“比人头多的是镜头”。第一排是架着三角架的单反,第二排还是单反。后面则是举着微单、卡片机、手机、IPAD拍摄的人们,不仅有游客的相机,还有当地人做生意的相机。
举目,俯视。果然惊艳,灯光将次第层叠的吊脚楼从山顶沿山坡往下延展,如圣诞树。如此惊艳,难以述说。
奢侈的日光下,那一段对话
在白水河的流水中醒来,1200多户的西江千户苗寨依然沐浴在晨曦中。
霞光里,苗家吊脚楼自上而下沿山覆盖,一幢紧挨着一幢成片,由青瓦或者是杉木皮盖顶的枫木吊脚楼透着质感与古朴,较之灯光下的苗寨更为清晰与亲切。款步缓行,直至东面正在开镰的梯田。
当西江开始喧闹时,回到了居住的客栈。端一把木凳,蹭着WIFI,晒起太阳。
阳光,对于“七山二水一分田”风景如画的喀斯特贵州,几乎是奢侈品。
见我晒着太阳,好客的老板与老板娘便与我聊上了天。
聊天中,他们为我解答了私家车“截和”公交车的原因。“那些私家车可能是山腰以上的苗人开的,”他告诉我说,西江,在没开发的时候,苗家的收入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旅游热了后,山上山下的苗家人收入差距就大了起来,河边的吊脚楼与山上的吊脚楼,租金大不同,做生意收入也不同,差距很大。幸好,政府把旅游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补贴苗家,根据房屋位置的不同,品质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补贴,同时也在政策管理上有所倾斜。
我告诉他们,2006年春节时,我到过黔东南,去的是上郎德苗寨。我说,我喜欢那个时候的郎德上寨,宁静而质朴,不像现在的西江这般热闹与商业。
没想到,我这一说,引来了他们的一番戏说。“你要是那个时候来,敢在西江投入十几二十万,那现在绝对是山下占着黄金地段的‘土豪’。我们俩是湖南人,西江大规模开发后的2011年才来的,租下一个楼开客栈。老公本来也有工作,辞了工作一起创业。我们打算在西江再干上5年,目前正在和几个朋友一起在周边找一个尚未开发的寨子,贵州这里,这样的寨子好多。
老板娘紧接着说:“长三角来旅游的人很多,难道你们的旅游只是为了看看风景、放松心情,发发微博,写几篇小资文章吗?为什么不利用你们的见识去创业呢?在西江,特别是贵州,就有不少驴友在创业,有的已经很成功了。
无力反诘。
行者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