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首先需要说明一个问题。所谓完美的临床试验本身就是悖论,因为根本不可能有完美的临床试验存在,真正的临床试验在实践起来会遇到各种问题,出现各种偏倚。因此,才将临床的证据进行分级,以表示证据的可信度。近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超过两年的很少,理由是失访偏倚很容易出现,孩子很容易从一个学校换到另一个学校,要说观察到十年,难度可想而知,一味的指责临床证据不够完美是十分可笑的,因为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临床试验存在。在现有证据的情况下,我不认为建议快速进展的青少年配戴OK镜有任何不妥,否则视光学组还出什么专家共识?!你指责我回避了OK镜到底能不能控制眼轴的关键问题,我在对你的回复中已经明确列出了三篇影响因子在4.0以上的文章。你当初我说是枪文,本身就是人身攻击。我告诉你本人从不给任何人当枪手,我现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视光学院访学,作为全美排名第二的视光学专业,这边的近视控制门诊从事的主要工作就是针对青少年开展OK镜以及渐变多焦点软镜的验配。美国的近视发生率远低于中国,然而对这个领域的重视程度却高于国内,民众对角膜接触镜的接受程度也远高于国内。中国有四亿近视患者,不采取行动,高度近视的患者越来越多,致盲率越来越多,会成为这个国家的严重负担。在这种背景下,你在这里指责OK镜的证据不够完美,那你告诉我你是用还是不用?!
从你给我的回复来看,你引用的一篇文献是2011年的一篇综述。我在之前说明的证据当中已经很清楚的说明,在2008年的时候的确缺乏一级证据(即合理设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但在2012年发表的ROMIO Study的结果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一级证据)的结果,尽管观察期还是两年,但是已是比较有力的证据。另外两篇文献,一篇发表在2011年,一篇发表在2013年,均发表在眼科顶级刊物IOVS上。在对我的回复中你提到我引用的文献你提供的综述里也有。试问:你这2011年的综述如何能引用2012年和2013年的文章?!
回复你8岁孩子75度近视和100度近视的问题。一般而言,儿童验配OK镜的时间我们一般放在10岁以后,理由是孩子太小无法对OK镜进行摘戴。但在临床实践中,的确部分十分乖巧的儿童,8岁左右即可完成隐形眼镜的自行摘戴,如果条件允许,有何不可?!此外,近视进展是时间比较的结果,必须有两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判断,才可以观察出进展是否迅速。你问我8岁孩子100度近视进展快不快?恐怕有点数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没法回答。网上的家长问我的问题,是关于8岁孩子框架镜的验配问题,我给她的建议是先戴框架镜,如果进展快,再换成OK镜。请问,我几时说过上来就建议她配角膜塑型镜?!你不负责任的乱讲话,本身就是学术作风不严谨的表现。
RGP有其相关的适应症,对于近视控制缺乏证据,这是共识。我告诉患者去配,一定有我适应症上的理由,比如屈光参差,何来大力推荐一说?!
作为一名医生,我有责任向所有的患者讲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让他们自行选择,对于OK镜的并发症,我也从不避讳。我自认为我这三篇科普写的还是相当客观的。然而从你给我的回复看,我相信你一定不是研究屈光专业的专科医师,也一定不了解这个领域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