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视科普之二:角膜塑形镜

(2014-03-02 11:30:20)
标签:

杂谈

这几天看到不少网友给我留言,似乎对角膜塑形镜(OK镜)的适应症、并发症以及作用原理不是很了解。这里做一个简短的说明。

2012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给出了《硬性透气性接触镜临床验配专家共识》,里面明确指出,OK镜的适应症为-0.25~-6.00D的近视患者,低于-4.00D为理想矫治范围,超过-6.00D需要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具体分析;对散光的要求为小于-1.50D(且为角膜来源散光);角膜曲率的要求为42-46D之间,超过此范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此外,泪液检查是很重要的项目,如果眼表条件不好,不可以配戴。

很多家长每逢寒暑假带孩子来验光,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的近视度数又长了。这是近视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然而几十年过去了,目前眼科医师能够做到的,也仅仅是尽量让度数长的慢些,无法逆转。从矫正的视觉效果上,OK镜和普通的框架眼镜的差别不大,都可以矫正屈光不正使视物清晰。但是从控制近视进展的角度,效果就有区别了。戴普通框架眼镜的青少年,每年的近视增长度数要高于角膜塑形镜。这也是为什么角膜塑形镜目前被推荐用于近视度数快速增长的青少年的原因。

OK镜矫正近视的原理,是通过特殊“反几何”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压迫角膜,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从而矫正近视。患者夜间睡觉时佩戴,早上摘掉,可以维持一天的清晰视力,患者白天是不需要戴任何框架眼镜或者是角膜接触镜的。这种控制角膜形态的效果,一般而言在配戴1周左右就会稳定。但是,OK镜改变角膜前表面形态的作用是暂时的,一旦夜间停戴,原来的近视度数就会复原,因此需要每天夜间佩戴。对于低度数的患者,有些可以隔天佩戴。OK镜能够有效控制近视进展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因为OK镜能够让黄斑成像清晰,同时旁中心区域形成近视性离焦,形成负的“视壳”所致(图1A)。传统的框架眼镜,尽管能够保证黄斑中心成像清晰,但是旁中心区域却呈远视性离焦(图1B),视网膜为了去“找”后方的图像,导致眼球不断拉长,近视不断加深。

http://s6/mw690/002GfFEogy6GZlbbkYR05
图1. 图1. 角膜塑性镜成像形成的视壳  普通框架眼镜形成的视壳

说下风险。OK镜属于角膜接触镜,因此所有角膜接触镜可能存在的风险,它都有可能出现。注意我说的是有可能,具体到每个人,需要验配时进行评估适不适合配戴。可能的风险包括角膜感染、溃疡、内皮细胞减少、巨乳头结膜炎等等,如发现不及时,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角膜穿孔。因此,需要患者按照规定时间定期复诊。

最近北京晚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关于OK镜的。说“七天摘掉眼镜”,这里面需要提醒各位的是,所谓七天摘镜,指的是七天后白天不用佩戴框架眼镜,但是还是需要每天晚上配戴OK镜的,否则近视会反弹。对不了解OK镜作用机理的患者而言,这种说法存在误导。另外,只强调OK镜的好处,不说副作用,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OK镜的验配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建议患者验配时到正规的大医院就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