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县文广新局的日子里

(2025-08-16 16:33:22)
标签:

历史

文化

情感

图片

分类: 生活随笔

           

 

2001年3月,我到县广电局上班起,到2015年11月从县文广新局离开,我居然在这个单位呆了十五个年头,前后经历了两位L局长(后文简称为前L局和后L局),硬是从小伙子熬成了白发中年人。其间的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难尽。如今回顾往事,百感交集,无限滋味涌心头。

                                                                     

那个日子永远记得。2001年3月8日,因为恰是三八妇女节,又是我担任副局长的第一天。常委、宣传部长亲自送我到单位报到,当天中午,我不知是由于高兴,还是由于劝酒者太厉害,从来不喝白酒的我,竟然喝了两杯,于是醉得一塌糊涂。部长、副部长都在车上等我,我与大家还聊得热火朝天。直到司机过来催我上车,我才如梦初醒。

更奇特的是第二天。第二天我正式上班,没想到,一走进广电局的大楼,门卫就告诉我“楼上在准备开会,可能是欢迎你郭局长。”我听了很兴奋,三步并作两步走,来到了三楼。先由办公室主任引我,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其实也并非我的办公室,因为另一位副局长和纪检组长都在,三人共处一室。办公室很狭小,三个人一坐,转个身都要小心翼翼。打过照面后,我们几个人一起来到了隔壁的会议室。会议室也小,几十个人挤得满满的。前L局一看我们来了,直接宣布说:“这就是新来的郭局长,现在请他给大家上课。”我一愣,整个人都呆了。怎么?上课?为什么昨天不提前通知,也没有人打个电话?其时,我刚满33岁,血气方刚,虽然无知者无畏,不怯场,但毕竟是从学校到宣传部(宣传部也是借调者,天天写新闻),没有任何临场经验,所以也没意识到前L局竟然没有对我进行介绍。自己也傻,也不会作个自我介绍,拿起粉笔,就在身后的小黑板上写下一个题目:谈谈新闻写作的基本常识。这是广播电视局,广播电视新闻是主业。我讲这个,当然不离题。前L局无法,看着我没有说话。这也是我熟悉的领域,于是滔滔不绝,竟然说了一个半小时。最后我说:“因为没任何准备,讲得不好,请大家原谅。”话一落,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果然,我的分工就是新闻部和广告部。新闻部主任由副科级的县广播站长担任,技术部主任则由副科级的县有线电视台长担任,副主任由县差转台副台长担任。而广告部其实只是新闻部的一个小分支,由一个普通干部任负责人。广播站长或许因新闻部副主任也参加了副局长的公开招考(其笔试第一,我笔试第二),对我没有一点好脸色。不但说话相当冲,而且在每周周一上午的例会上,总与我唱些对台戏。有一次,我坐班车去吉安出差(那时局里仅有的一辆公车,其他人几乎用不上),站长有一盒新闻录像带要捎给市广播电视台。因没人告诉,故我一直不知这件事。等我下楼时,他一见我,竟然吼叫起来:“你带不带?一盒带子究竟有多重?”俨然他是领导,我反而成了下属。我急赤白脸地想解释,他打断我的话头,挥了挥手,扬言:“我告诉局长去。”

这还不算。有一次评先进个人。我出于公心,提了一个老新闻工作者,而且是江西大学新闻系毕业的,人很本分老实。可能没与他沟通。他在会上公然反对,最后我提议举手表决,他当即同意。表决的结果令我大跌眼镜:同意我的廖廖无几,同意他提议的竟占了大多数。会后,有人悄悄地告诉我:你刚来,肯定拚不过。他在广播站弄新闻,搞了几十年了,从建站起就来了。幸亏我业务很熟,不论是在例会上安排采访,还是分析每一条新闻,甚至包括画面,都精准而独到。我明白,关于这一点,大家看在眼里,心里暗暗服气。

 

                   

那时,全局数我的工作最忙,也是全局最关键的岗位。每天,我不但要修改广播稿、电视新闻,而且晚上还要审看电视新闻片。当时只有四位记者,却办了三个栏目:一个是万安新闻(每周一三五播出),一个是大众话题(每月1号和15号播出),在广告部还办了一个五云时空。所以,几位记者天天东奔西跑,脚不沾地,几乎全是白天跑采访,晚上写稿件。我也是忙得团团转。这些还是其次的,重要的是责任重大。县委书记、县长天天盯着,县委常委和其他四套班子领导都很重视(那时尚未通互联网),一有失误,就是政治性问题。我如履薄冰,天天提心吊胆。

更让我劳心劳力的是,常常有突发性的专题片制作任务。可能限于财政的困难,当时的电视专题片,均由县广播电视台负责。而我作为一个行政干部,不知何故,竟自然地承担起撰稿这个额外的任务。有时,为了突击完成任务,我常常加班至深夜,这些年,我义务写了五十多部电视专题片(如今,电视片大多数是请专业机构制作,一部常常花费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仅此一项,多年来可能替县里节省了数百万元)。写完稿,还得指导拍摄和制作,天天忙得头晕脑胀。其中《崛起中的万安》获全市外宣片评比第二名,《山高水长盼出路》在省委常委会上播出,在万安成功申报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我的努力,前L局却视而不见,甚至一度抹杀。2002年发大水,我加班加点制作新闻,写专题。站长要借我的摩托车外出,我犹豫了一下。这事马上就报到了前L局这儿。一见我,他劈头就斥责:“借个摩托车也不肯,什么意思?”虽然这是我的私人财产,而且公车也完全可以动用,但我没辩解,只说了一句:“最后他不是骑走了吗?”

2003年,县广播电视局与县文化局合并,称为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后又加上新闻出版管理职能,称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简称文广新局)。县里关爱我,同意调我爱人进图书馆。哪料,前L局不但不帮忙,还极力阻止。我找他签字,他先说:“让图书馆长先签。”他本以为图书馆是下属单位,肯定不敢签。谁知馆长签了,于是他暴跳如雷,大骂人家一顿。我再找他,他又推辞说:“我签了也没用,要县领导答应。”我说:“县领导已同意了。”他居然说:“那让她打个电话给我。”我向县领导一报告,县领导愣了,嘀咕了一句:“真是反着来。”说罢,当场打了个电话给他。他终于无法推脱了,只好硬着头皮签了字。

这还不算。那一年,我骑摩托车上班,被一个三轮车撞倒在地,造成尾椎骨骨折。我在局对面的交警大队处理有关事宜,几个小时,局里竟没派一个人过来看望(后来也没派人看望或慰问)。第二天,我瘸着腿,一拐一拐地来上班。来到前L局办公室,就某个工作向他作汇报。他竟然从头至尾,没有就我跌倒的事件问一个字,好像此事根本没有发生。过了不久,一天傍晚,一位股级干部因为喝醉酒摔倒了。天已深黑,我居然接到了电话,要求局班子全体去医院看望。我虽然脸不改色地跟大家一起赴医院看望,但心里涌起的波涛却有三万丈高。我气的当然不是摔倒者,下属有困难,领导理应去关心。我气的是,在前L局的心里,我的地位原来如此之低。他原来是如此得轻视于我!

我与他共事近九年,工作兢兢业业,但从未获得过任何荣誉。而且凡是去省市开会或陪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我都得不到通知。但凡下乡驻村,几乎次次都轮得上我。比如去涧田上陈村搞“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比如去潞田银塘搞“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当时,我独自一人带着儿子(主要是让儿子在县里上小学)。由此,只有九岁的儿子常常一个人在家,自己上学、自己上食堂吃饭,自己洗澡、洗衣服。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对儿子总是非常歉疚。

              

2009年,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新生。我在宣传部的老领导L部长,从县教体局党委书记的任上调任县文广新局局长。得到消息,我真是喜出望外。我当即打了电话给他表示祝贺。他当时正在罗塘乡政府进行年度考核,一接到电话也很高兴(后来我才知道,其实那时的他已不愿意来)。

L局风格大不相同,最重要的是他非常关心下属,对广播电视台的记者、编辑和播音员格外看重。由于他精通业务,深知从事新闻的艰辛,故很少对从业人员进行批评,更不存在斥责。当得知我亲自撰写专题片解说词时,他竟然在局班子会上主动提出:“郭局写稿件,应属额外任务,我建议给予一定的加班补贴。”班子成员都说“搞新闻最辛苦”,因此一致通过了这条建议。钱虽然不多,但体现了后L局的大度和关爱,我一时感动得不知如何回答。

这几年,我更加发奋努力,认真工作。新闻事业蒸蒸日上,而且文化工作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业绩,先后夺得华东六省一市小品小戏调演的金奖和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涌现出多名全省、全市先进工作者,文化馆长甚至夺得了全国文化系统的劳动模范,万安的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一度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标杆。2010年,我被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又被评为全县十佳共产党员;2012年,被评为全市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仅仅几年,就收获得了一批荣誉。更让我惊喜的是,一次在召开局班子会时,分管文化的副局长提出:“香莲同志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推荐得票也高,拟提任为县图书馆的副馆长。”事先,我一点也不知道,所以我说:“这事合不合适?我要不要避嫌?”后L局笑着说:“这是组织考察和群众公认的结果,与你无关,你也不分管文化。所以,事先也没有与你通气。”会上,大家再次一致通过这项提议,公正、公平、公开在这儿得到了充分彰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不仅人间自有真情在,同时公道也自在人心!”

2015年,局领导班子极力向上举荐,推举我为正科级干部的候选人。还有几位了解我的县领导也向组织推荐。十五年辛苦不寻常。正所谓天不负人。或许只要用心做事,凭良心做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就在这一年,我终于离开呆了十五个年头的文广新局,来到了县行政中心八楼的县委宣传部,任县文联主席,从此,我的人生之旅翻开了新的一页。

至今,我忘不了,当我的母亲住院时,后L局亲自带人前来看望;也忘不了,当我的母亲出院后,回到乡下老家时,后L局居然派出两名班子成员专程前来看望;更忘不了,当我因为二妹的事,引发一场纠纷时,也是后L局坚定地站在我的一边,替我撑腰,维护正义……一幕幕,一场场动人的场景,常在我的心里演绎。后L局既教会了我做事,也教会了我做人。他是我一辈子的领导和兄长,也是我一辈子敬重的师长!

   人心都是肉做的,感受也是相通的。果然,前后两个L局,在大家的心目中形象截然不同。前一个,大家偶尔提起,也是紧皱眉头;而后一个,大家却愿意常常提起,甚至经常邀请他参加饭局或是其他活动。大家明白,这不仅仅因为他才学超人,更因为他人品一流,值得交往和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