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家里总要晒上一钵酱,晒好的酱,颜色呈黑褐色,味道甜中带咸,单独用来下饭或做调料都是很好的。现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想自己亲手做酱,我总结了一下晒酱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帮到各位朋友。
最最要注意的就是器具 材料一定要卫生 干净,不能被杂菌污染,不要沾到油 灰什么的。
可以常用来做酱的材料有 蚕豆 黄豆
也可以用馒头做酱。其实大家研究一下就能发现,做酱就是一个食物发酵的过程,应该是很多食材都是可以用来做的,不过蚕豆黄豆最常见,容易发酵成功。
首先要把蚕豆或黄豆淘洗干净,干的先浸泡再煮熟,新鲜的直接煮熟就可以。煮的时候注意用来煮豆子的锅一定要干净无油。煮熟就可以,不要太烂。
煮好的豆子用干净的器具捞起来里沥干水,风干到八九分干。霉豆子最好的季节是芒种之后,那时候正好是梅雨季节,温度湿度都很适宜霉菌的生长,霉好基本上伏天到了,正好晒酱。所以过去有梅时做,伏天晒的说法。
伏天,相当于农历的六七月份,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的十天为初伏,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三伏天里烈日炎炎,温度很高,阳气足,所以选择在三伏天里晒酱最好。
风干到表面略干后,用干面粉跟豆子和在一起,让每粒豆子都裹上面粉,然后放在竹篮里,也可以用塑料的篮,保证透气就好。用报纸包起来遮光,篮底拿东西垫一下,方便散热,之后再在上面加上一个小棉被盖起来保温,放在阴凉光线暗的地方,梅雨季节温度一般在23三度左右,发酵也会产生热,所以隔两三天后可以把手伸到小棉被里感觉一下,如果发烫温度太高,不利于霉菌的生长,就要把小棉被适当的掀掀散散热。
大约一个礼拜后,打开报纸,可以看到豆子上都长毛了,毛长的黄绿色的越鲜艳越好。长黄毛最好,长白毛次之,长黑毛就不好了。长黑毛的豆子晒出来的酱不香,可能还会发苦。
把这些长满毛的豆子摊开晾晒,晒了两三个太阳后就很干了。那上面的绿毛毛一碰就碎,很容易掉的。你可以把一小部分长黄绿毛的晒干的豆子收藏起来,下次还可以用来做发酵的引子。
发酵好的豆子晒干以后,晾凉。煮一锅盐开水,也晾凉,然后把豆子放在陶瓷或玻璃的晒钵里,这个晒钵事先要用开水烫洗干净,也放在大太阳下晒过晾凉。按一斤豆子三两盐。三斤水的比例。基本上盐开水没过豆子再超出一部分就差不多。这样就可以端到大太阳底下去晒了。晒的时候可以在容器口盖一层纱布,防止蚊蝇。白天在太阳地里晒,日落后端回室内。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来端出去晒之前,用竹制的筷子把酱搅拌翻一下。
这样晒大概二十天左右,酱就晒的差不多了,晒上十天后每天可以尝尝味道,味道的变化可以让你感知随着时间的变化,酱的味道也越来越好。酱晾凉,分装在消过毒的小罐里密封起来。吃一瓶开一瓶,密封好的酱可以放很多年都不会坏。小罐的消毒很简单,洗净后用开水烫过,白酒在里面过一遍,再放在大太阳底下晒即可,晾凉就可以用来装酱了。
要是想要酱油,晒酱的时候多加盐开水,晒好后上面的就是酱油。
也有的地方晒酱用西瓜代替开水。叫西瓜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