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真第十代掌教宗师祁志诚传(42)圆明仙逝

(2022-04-20 08:43:02)
标签:

祁志诚

高道宽

李道谦

重阳宫

分类: 元代宗师

 

至元十四年(1277),陕西五路西蜀四川道教提点高道宽仙逝,享年八十三。安西王承制任命李道谦为陕西五路西蜀四川道教提点,兼领重阳万寿宫事。

高道宽,(11951277),字裕之,应州怀仁(今属山西)人。道号圆明子。于善庆高徒。出生于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大安年间(12091211),避兵至长安,为府吏。因父母去世,于兴定五年(1221)往章台街蓬莱庵出家,以安全真为师。正大元年(1224)游大梁,居丹阳观,从李志源(冲虚)修道。正大三年(1226),金主完颜守绪(哀宗)遣中使至凤翔征召于善庆,令李志源另选精严道人一员为副行,李志源遣高道宽充任。于善庆至大梁后,奉命提点住太一宫,高道宽同住从其学。天兴二年(1233))北上燕京。蒙古太宗十二年(1240)随于善庆入关,兴复终南祖庭。定宗三年(1248),于善庆授其“圆明子”号,令知重阳万寿宫事并提点甘河遇仙宫。宪宗二年(1252),全真道掌教李志常赴祖庭祭祀,命高道宽任京兆路道录。这个职位在当时仅次于提点之职,是提点的副手。此时,高道宽已年届五十七,他担任这一职位长达十年。中统二年(1261),全真嗣任掌教宗师张志敬诣阙保奏,汗廷宣授高道宽为陕西兴元等路道教提点,兼领重阳万寿宫事。前任何道宁此时已仙逝。此时距其师于洞真仙逝已十一年。自此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陕右教门提点之职都是由洞真一系门徒担任。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高道宽担任祖庭提点的十六年(1261-1277)中,祖庭的兴建及其在整个全真教中的地位都有很大的提高。祖庭重阳宫的兴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累代提点陆续增修,最终才完成它的辉煌而浩大的宫观建筑群体。早在太宗时代,祖庭落成之后,夹谷先锋使就充任功德主,于乃马真后三年(1244),为祖庭建成专门的祭祀坛殿——虚皇坛殿。海迷失二年(1250),于善庆在苦心经营十年之后,终于在仙逝之前建成以崇祀玉皇大帝为主的通明阁。高道宽在担任提点期间,又续有兴建,本传称:“在祖庭则继剙南昌上宫,泊五祖大殿,其余厨库藏厩,增葺者甚多。”五祖大殿应该是重阳宫的主体建筑。它的兴建完善了重阳万寿宫这一全真教祖庭的规制。除此之外,高道宽还与蒙古皇室中经略西北的宗王们例如安西王、永昌王等来往密切,受到王府及地方官员的极大尊崇。李道谦称:“上而王公,下迨黎庶,莫不待以殊礼。” 。至元五年(1268),永昌王赐给金冠锦服。元至元八年(1271),全真道掌教王志坦(纯真)赠其为“知常抱德圆明尊师”。至元十三年(1276)七月,安西王命其掌西蜀道教。并加赐高道宽尊号为“洞观普济圆明真人”。至元十四年春逝于重阳宫,葬仙蜕园,送葬道俗过万人。高道宽去世后,安西王又任命全真教中以熟悉教史著称的高道李道谦为陕西五路、西蜀四川道教提点兼领重阳万寿宫事。关于此事,宋渤《玄明文靖天乐真人李公道行铭并序》有载述:“(至元)十四年,安西王开府陕西,得录承制除拜,署公提点陕西五路西蜀四川道教,兼领重阳万寿宫事,仍遗之黄金冠、法锦服。”这一任命颇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前此该职都是由住居全真教总部长春宫的掌教大宗师直接任命的。例如太宗时期的关右地区重阳宫提点于善庆(志道)就是由掌教李志常征得汗延同意后任命的,又李道谦前任高道宽也是经由掌教张志敬诣阙保奏任命的。而此时李道谦的任命完全由安西王府承制除拜,全真大宗师已插不上手。这说明此时的祖庭已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全真教总部——堂下,成为依附安西王府的独立教区。对此,当时道俗两界人士都有很清楚的意识,姚燧在叙述全真教总部堂下与祖庭的关系时,这样说:

其徒认县官崇礼斯道之盛,语其师之居,不敢斥,必曰堂下。然堂下治京师,而祖师之藏,与夫成道之庐,则在今终南山之刘蒋。自堂下视之,犹木根而水源,必茂浚乎此,乃始不忧传脉之不盛。故凡四方走币堂下为香火之奉者,必割畀而实之祖庭,待以兴化弘教之须。岂惟是为然,惟人亦然,苟可以任兴化弘教之责,亦必擢置祖庭,受事之际不令拱手肆志于无用之地。

至于祖庭所统辖全真教区的范围,姚燧说“自秦而夏而梁而蜀,治辖恒半堂下”。与安西王的辖境基本相当。祖庭在元代的兴盛主要与世祖第三子安西王忙哥剌出镇关中一事有直接关系。自此之后,在第一代安西王及嗣王的大力护持下,祖庭进一步抟聚关右地区全真教各宗系势力,成为几乎与大都长春宫并列的第二大全真教中心。姚燧的叙述明确说明祖庭确系与堂下并列的西北地区全真教的中心。据《元史》记载,安西王忙哥剌的分封是在世祖至元九年(1272)。《元史·世祖本纪》载此事:“(至元九年)冬十月,丙戌朔,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赐京兆为封地,驻兵六盘山。”《元史·诸王表》亦载:“安西王忙哥剌,至元九年封,出镇长安。”至元十年,忙哥剌又被加封为秦王,赐金印:“秦王忙哥剌,至元十年诏安西王益封秦王,别赐金印。其府在长安者为安西,在六盘者为开成,皆听为官邸。”安西王镇守的范围包括陕西、四川、河南、吐蕃等地区,其中安西路、开成路为其份地。这与阔端当年的镇辖区大略相同。据元姚燧《延厘寺碑》,安西王在其所镇守的地区势力极大,对于治下的军、政、刑等事务,无不具有裁断权:“其时,犍河之外,秦固内地,教令之加,于陇、于凉、于蜀、于羌,诸侯王、郡牧蕃首,星罗棋错于是间者,靡不舆金篚帛,效马献琛,辐凑庭下;勃磎竭蹶,如恐于后。其大如军旅之振治,爵赏之予夺,威刑之宽猛,承制行之。”当然对于辖境的宗教事务,安西王无疑也具有全面的管领权。正是因为这点,祖庭与安西王府在至元九年之后接触频繁。不过,这只限于祖庭的极盛之时,随着第一任安西王忙哥剌的去世,祖庭在其后的势力也受到限制,并显然有所收缩。

《道家金石略》收录一通《盩厔重阳万寿宫令旨碑》,系世祖之子安西王于至元十四年下达给全真高道李道谦,任命其为陕西五路西蜀四川道教提点兼领重阳万寿宫事。值得注意的是,令旨中特别提到:“我国家祖宗列圣相传,莫不以敬天崇道,彝世受祜。王祖师得全真之道,教法开弘。丘神仙尽启沃之识,玄风庆会。是以先朝眷遇,恩命优崇。凡厥道流,商税、地税、应干差役,咸与蠲免,醋酵亦从食用。今皇帝圣旨,亦依旧例。继世相承,以为定制。”这就明确提到蠲免道教徒之商税、地税及差役乃是蒙元皇室历代传袭的旧例。文中还特别强调今皇帝(元世祖)“亦依旧例”。类似的说法亦见于李道谦《终南山大重阳万寿宫真元会题名记》。或许有人会认为上引材料都是针对重阳万寿宫而言,因而可以解释为一种特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