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第十代掌教宗师祁志诚传(35)皇室护持
(2022-04-08 10:14:31)
标签:
祁志诚孙德彧察必范圆曦 |
分类: 元代宗师 |
至元十一年(1274)夏四月,世祖颁降玺书,护持地处陕西终南山的上清太平宫,并除免诸种赋役。
“皇帝特降玺书,加护本宫,令告天祝寿,除免诸役,暨累奉诸王令旨,降香悬幡,颁锡金币及承省府总府榜文,禁戢诸人毋得骚扰,务使笃意兴修,精严焚诵,其恩命可谓至渥矣。”(《重刊上清太平宫碑记》)
世祖至元十一年,追赠范圆曦为“玄通普照惠和真人”。这应当是世祖根据东平府的呈请而奉赠的。
同年,祖庭高道孙德彧接到皇室任命。邓文原所撰《孙德彧道行碑》记载:“至元甲戌(1274),昭睿顺圣皇后命公(孙德彧)侍安西王掌祠事,祈襘歆格,即充京兆路道录。亡何,洞明真人祈公属公典教开成,然留王所,不果行。”这里提到的洞明真人系指全真掌教宗师祁志诚,他本来拟任命孙德彧典教开成,然因安西王的阻挠,终未就行。
孙德彧,字用章,是祖庭高道李道谦的弟子,他是蒙元时期全真教中唯一一位出自祖庭的掌教大宗师。生于南宋理宗淳佑三年(1243),因蒙宋战争成为孤儿,一直寄养于祖庭。孙德彧少年早慧,属句警敏,加之又师事一代文道李道谦,故“妙龄阐教,流辈为倾”。他历任京兆讲经师、重阳宫玄坛提举,并在至元十一年(1274)担任安西王府掌祠事。
昭睿顺圣皇后,即忽必烈正妻察必。《新元史》:“蒙古因突厥、回鹘旧俗,汗之妻曰可敦,贵妾亦曰可敦,以中国文字译之,皆称皇后。其庶妾则称妃子。终元之世,后宫位号只皇后、妃子二等。世祖至元十年,以魏初建议,授察必皇后册宝,用汉礼册。皇后自此始,是为正宫皇后。其余虽称皇后,无册封之礼焉。”由上可知,元朝尽管皇后众多,但只有正宫皇后才是传统意义上的皇后。
弘吉剌家族在有元一代被称为后族,有很多皇后来自这一家族,这都源于该家族在元朝建立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元太祖成吉思汗幼年同弘吉剌特薛禅之女弘吉剌孛儿帖定了亲,后来成吉思汗家中遭难,但特薛禅还是将女儿嫁给了他,并且在弘吉剌部其余首领都反对成吉思汗的情况下,全力支持女婿统一蒙古诸部,弘吉剌部由此成为成吉思汗的有力后盾。宋开禧二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将全体弘吉剌人划为三千户,封特薛禅之子按陈等为千户长,弘吉剌部后来逐渐扩充为万户。孛儿帖可敦不仅贵为成吉思汗的正妻,还为成吉思汗生下了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元世祖忽必烈为孛儿帖可敦的嫡孙,忽必烈追尊祖母为光献翼圣皇后。
元世祖忽必烈皇后弘吉剌察必为孛儿帖可敦的侄女,成吉思汗驾崩后,汗位由察必的表哥窝阔台继承。察必的父亲按陈赐号国舅按陈那颜,封河西王,统领弘吉剌部。
忽必烈为察必表哥拖雷之子。忽必烈起初娶弘吉剌脱怜之女弘吉剌帖古伦为正妻,但此女早逝。忽必烈于是再娶察必,婚后夫妻很是恩爱。忽必烈的母亲唆鲁禾帖尼非常强势,温柔的察必和其相处愉快。察必为忽必烈生下两子。
公元1251年,忽必烈哥哥蒙哥被拥戴为汗。蒙哥汗正妻弘吉剌忽都台和宠妃弘吉剌也速儿为察必的堂侄女。蒙哥汗让忽必烈总领汉地事务。宋开庆元年,蒙哥汗在四川合州钓鱼山驾崩。忽必烈当时正在指挥攻打南宋的战争。当时身居后方的察必时刻关注着紧张的局势,在得到确切消息后,她派使者密报远在前线的忽必烈,和林众臣谋立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催促忽必烈早日北还,忽必烈于是立即撤兵北返。中统元年,忽必烈在忽都台大会上被拥护为蒙古大汗,察必成为大汗可敦。中统四年,弘吉剌伯蓝也怯赤为察必长子真金生下嫡长子甘麻剌,察必可敦喜得嫡长孙,亲自抚育孙子。至元元年,伯蓝也怯赤又生下真金的嫡次子答剌麻八剌。至元二年,伯蓝也怯赤再生真金嫡三子铁穆耳。至元三年,察必次子那木罕被封为北平王。次年,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至元八年,忽必烈取《易经》“至哉坤元”之意,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以大都为首都。建元后,他从长期的军事活动中看到了六盘山扼守南北、东西的襟喉要冲地位,于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即建元后的第二年,封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驻守开城。因忽必烈与正后察必弘吉剌氏生有三子,长子早亡,次子真金,立为皇太子,所以忙哥剌在皇子中地位特殊,封安西王者,也仅其一支,“至元九年十月封安西王,赐魑纽金印,以京兆路为分地,驻于六盘山,置王相府,以商挺、李德辉为王相”,这是开城设立王相府之始。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至元十年,察必被册立为皇后,上尊号贞懿昭圣顺天睿文光应皇后。其子真金被册立为皇太子。“诏安西王益封秦王,别赐兽纽金印”。元朝的印纽等级是很严格的,宗室、驸马等诸王唯视印纽为差别,兽纽金印为一等,螭纽金印为二等,可见安西王在诸王中的地位很高。他一藩二印,两府并立,冬居京兆,夏徙六盘,岁以为常。
察必皇后崇尚节俭,亲自率领宫人将旧弓弦织为制衣的绸。宣徽院有旧羊臑皮闲置不用,她取来做成地毯。她也是当时的时尚风向标。蒙古帽本来没有帽沿,忽必烈向皇后述说日光眩目,皇后立即为蒙古帽制作了前檐,忽必烈极为赞赏,传令以后宫廷都按照这样的样式制作帽子。她还设计了新衣,风靡一时:“前有裳无衽,后长倍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襻,谓之比甲,便骑射,时多效之”。富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元朝灭南宋后,宋朝皇帝入朝大都,忽必烈设大宴,元朝君臣都很开心。忽必烈发现皇后不喜,就询问原因。皇后跪奏:“妾闻自古无千岁之国,毋致吾母子及此幸矣!”这时宋朝府库中的宝物陈于殿前,忽必烈让皇后挑选,察必皇后遍视后默默离开。忽必烈遣宦者追问欲取何物。皇后回答:“宋人贮蓄以遗子孙,其子孙不能守,而归于我,我何取焉!”
察必皇后对唐太宗长孙皇后非常推崇,事事以其为榜样,还要求翰林院多多向她讲述古代贤明皇后的故事。
孙德彧任安西王掌祠事,出于昭睿顺圣皇后命,可见皇室对他能力的认可,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他的仕途一路畅通。历升京兆路道录、提点、秦蜀道教提点所通议官,又担任教内二把手诸路道教都提点,最终成为全真掌教大宗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