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第十代掌教宗师祁志诚传(21)金阁筑观
(2022-03-11 08:56:11)
标签:
祁志诚崇真观灵真观金阁山 |
分类: 元代宗师 |
祁志诚在乐全庵隐居,治病救人,没事时就游走于山水之间,
《西云集》录诗二首,云:
壬子岁(1252年),居云州乐全庵。夏至后五日,急雪满空,离地丈余,化而成雨。
半随烟霭半随风,天上飞来地上融。如似云溪闲道士,养成元气满虚中。
暑气醺人午睡浓,觉来六出满空凝。阴阳造化知颠倒,一片灵台冷似冰。
一日,“闲出郭,杖屦入西山,寻幽择胜。至刘家谷,见其峰峦秀峙,清泉茂树,意甚爱之。士人谓其地昔金阁仙人隐居,乃诛茆卜筑,名其山曰金阁,谷曰游仙,观曰云溪,寻徙居其中。”祁志诚爱西山刘家谷峰峦秀峙,清泉茂树,又有昔金阁仙人隐居,故在此筑庵,将山命名为金阁山,谷刘家谷命名为游仙谷,观命名为云溪观,不久就搬到这里居住。
《白云观记》有云:“云州之西,有山曰金阁,洞明祁真人择胜修真,得地于山之谷中,谷口在州南十余里官道傍,宛转深入,乃得至其处。真人之道,其宗曰全真,道行于州里,远迩向从。”
金阁山俗称观山。位于赤城县城北11公里观门口村西。主峰海拔1767.7米。境内年平均气温5.7度,夏季平均气温20.9度,是现代避暑旅游、休闲度假的天然胜地。金阁山峰峦秀峙,林木葱郁,珍禽栖止,植保丰厚,百年古树遍山。据记载,辽景宗耶律贤曾慕名前来驻跸游玩。相传,早年有金阁仙人修炼于此,故名金阁山,这大约就是祁志诚命名的缘起。
云溪观创立时间在1250年代初,祁志诚在此行道,弘扬全真道法。后忽必烈亲赐观名“崇真”。明正统年间,戍边名将昌平侯、宣府镇总兵杨洪见道观颓败,遂大兴土木,拓地扩建,英宗赐名“灵真观”。使这处享有元、明两代皇封御赐的道教圣地更加辉煌森严,声名远播。清康熙皇帝也曾巡幸于此。
灵真观分游仙峪、中庵、南嵯洞窟三部分。游仙峪位于金阁山脚下,三面环山,峪内十分开阔。灵真观三进院落,逐层抬高,由东门阁、七真殿、三清殿、金刚殿、藏金阁等7处庙宇组成。高大的通体汉白玉碑,记载了全真道大宗师祁志诚的平生德行。西北山崖下的长春洞,由人工开凿而成,供奉的是丘处机。长春洞凿于观两侧的岩壁上,宽4米,深6米,元初时建,内原有邱处机石像,像旁刻全真教传承世系牌位。长春洞前的六角亭内井水清澈见底,周围琼泉涔涔,隆冬不冻。亭边一棵古松树龄七百多年,苍翠高挺,俗称旗杆松。现仅存建筑基址。洞外顶额并排阳刻“长春洞”、“了真处”六个大字。顺着屈曲幽静的山路西进,登至半山腰,石壁上有“此处有求必应”六个苍劲大字,相传是八仙聚会处,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当地百姓有难事者,皆来此祈祷。清虚洞位于距此不远的中庵,相传金阁仙人曾在此修成正果。由中庵向西南纡回盘旋可抵顶庵,据说这里有七十二洞天,为高道修炼之地。祁志诚墓在山门处东偏北,坐东面西,与长春洞相对。墓前的《祁真人道行碑》高3.8米,宽1.3米,记述了祁志诚一生事迹,由此可窥金、元之际全真教活动情况,是十分重要的道教遗存。此外,还有杨洪的重修碑记,康熙年间的摩崖题记等石刻。
灵真观坐西面东,原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等建筑,毁于文革初的1965年春,被毁前该道观占地50多亩,大小道观庙宇300余间,碧瓦朱栏,庙貌庄严。现存遗址,长春洞,石碑等现仅存建筑基址。很可惜曾经辉煌、地位很高的灵真观,如今仅剩遗址,众多的石碑,就能够看出当年灵真观的鼎盛。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进得景区内,首先看到众多的石碑里于路侧的草丛之中。如此多的石碑,有可能是把当地的散落石碑,汇聚于此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