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体字还是繁体字?

(2015-03-30 18:54:11)
标签:

杂谈

【36】简化字还是繁体字?


【实战问题】

    常老师在新加坡一所业余学校授课,班里有个酷爱中国文化的学生。这个学生之前有学繁体字的经历,他认为学繁体字比学简化字更有意义。为此他还举出了很多例子,比如繁体字“愛”中间有个“心”字,简化字“爱”没有;繁体字“麺”里有个“麥”,比简化字“面”更具表意性;繁体字“雞”比“鸡”更具表音性。如果你是常老师,你准备怎么回应这个学生?

【观点碰撞】

繁体字难以完全回避,需灵活处理

曹芳:我的韩国学生小时候都学过繁体字。上课时会问到“这个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个字的繁体字是这个,对不对?”幸亏我以前喜欢听粤语歌,认识很多繁体字,才不至于丢脸。西方学生呢,成年之后学简体字已经很头疼了,好像背下来一幅幅画似的,如果不是着迷似的喜欢繁体字的话,还是尽量避免比较好。

薛白:由于新加坡通行使用简化字,要向学生介绍简体字在沟通交流中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还要向学生介绍繁体字在港澳台的使用情况,告知学生在新加坡简体字是主要的教学和沟通语言,但是不反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学习繁体字。

邹桂娇:关于泰国中小学的汉字教学,由于过去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开始接触的是台湾老师教授的繁体字,这导致学生到大学之后进行专业学习时不适应大陆的简化汉字。而且泰国书店里一些中文书籍、报刊,甚至是使用较广的两本实用汉泰、泰汉词典(杨汉川编)收录的也是繁体字。这对于单一学习简体字的泰国学生来说辨认词典上的繁体释义成了个大问题。另外,考虑到毕业之后进入一些台企工作时,公司要求应聘者须认读繁体字翻译文件,所以在大学期间汉语专业也会开设认读繁体字的课程。

苏磊鑫:我首先会肯定学生细致的观察和他思考问题的角度,结合我国汉字简化的情况向他做简要介绍(产生时间、历史背景、制定简化字的基本规则等方面),并且介绍繁体字和简化字目前使用的情况(大陆和港澳台地区)。还可以作为兴趣延伸,给他介绍一个字的不同字体,比如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汉字的发展大体说来也就是从繁至简,从多样化到趋向同一性发展的。简化字已经被广大群众接受,并且可以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运用实践,又比繁体字易写,所以有自身的优势和意义。

刘弘:对于那位同学喜欢写繁体字,我们应该尊重。但是对于他所说的一些理由,其实并不完全成立。暨南大学的王汉卫教授跟我聊过,他做过统计,汉字简化以后所出现一些理据性不强的汉字,其实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爱”“亲”等几十个字,数量很少。而汉字简化后,也有一些新造的汉字是有理据的,如“灾”之类。而大部分简化汉字都是常用字,笔画的减省使得人们书写和记忆变得容易。我们都是汉字的熟练使用者,因此对于多写两笔、少写一笔没什么感觉。我们可能都忘记了自己小时候学写汉字的痛苦了。

     就我的教学经验而言,案例中的那位同学之所以爱好繁体字大概有家庭背景因素。作为多次参与美国大学的汉语教学的老师,我认为繁体和简体真正带来的问题有以下几个:一是教学问题。班级里面往往既有写繁体的学生,又有写简体的学生,此时试卷和练习必然要出简体和繁体两种,但是上课的PPT呢?板书呢?如果教师会写一些繁体字,这可能比较有利于教学。二是教材问题。现在有繁体字版本的教材很少,大部分教材没有相应的繁体字版本,或者只是有繁体字的课文,练习部分没有繁体字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就会很麻烦,因为学生会跟你说他没法做作业。三是字形规范问题,由于繁体字的规范与简体字有些差异,新教师会误将某些规范的繁体字当成错误的汉字,比如“减”的繁体字左边是“三点水”,而不是“两点水”,如果新教师对此不了解,就会做出误判。

对汉字理据性的认识

范红娟:很多时候字理就是顺口的事儿,以方便为主,还是服务于汉字、语言教学。比如“明”,“明天”,tomorrow is bright day。对于“爱”可以这么说,上面一个爪子,要抓你的朋友,于是你用一个工具挡在中间,保护它。在基础汉语中,效果还是很好的,并不耗时。当然,繁体字也不都是有理据的。说到那个“麺”,有“麦”表义,但是这又得多学一个“麦”的繁体,“麥”的理据不还是看不出吗?

刘颂浩:既然名为简化字,就意味着从相应的繁体字简化而来,失掉原有的部分理据是逻辑的必然。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如有人据此认为北大“失京无学”,一定会被嘲笑。简化字和简称一样,其理据有时要回溯。

李芳慧相对于简体字而言,繁体字的理据更强。但繁体字有时也看不出理据,需要回溯到以前的形体,甚至甲骨文才能说清楚。在理据方面,简繁字体只是程度差别;有些繁体字的理据,需要回溯至甲骨文;正如有些简体字的理据,需要回溯至繁体字。


理论广角

繁简字


今天的汉字字形是经历了4000多年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而来的,汉字形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期间存在着隶变、讹变、草书楷化、繁体简化等问题。从汉字的历史可见,汉字发展的总趋势就是逐渐简化,汉字简化符合这个总趋势,符合人们使用文字时避难就易的总要求。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简化字逐步普及,国际上均承认中国的简化字。后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别于1969年和1972年,开始使用简体中文。1990年后,中国教育机构推出一系列面向外国非中文使用者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就是以简体中文为标准。目前,港澳台地区仍以繁体字为官方文字。

当然,繁体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我国汉字文化的延续性。从字形上讲,繁体字能够体现出更多的意义,更加符合汉字表意的特点。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历史发展的眼光,要对汉字书体的古今演变脉络十分清晰(周健,2007)。”以繁体字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帮助汉语学习者了解汉字的意义,从音、形、义等方面更全面地掌握汉字,加强记忆,以便日后更好地应用汉字。但是,我们需注意,繁体字只是为了辅助汉字教学,不宜要求学习者完全掌握。

 

【延伸阅读】

1. 陈亚川.六书说、简体字与汉字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1).

2. 丁晓虹.试论汉字形体的演变.齐鲁学刊.1981(3).

3. 苏培成.简化汉字60年.语言文字应用.2009(4).

4. 万业馨.从汉字识别谈汉字与汉字认知的综合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

5. 张静贤.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课.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1).

6. Hildebrandt,T.H., Liu,W.T. (1993). Optical recognition of 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s: Advances since 1980Pattern Recognition, Volume 26, Issue 2,205-225.

7. Liu, C. L., Yin, F., Wang, D.H., Wang, Q. F. (2013). Online and offline 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Benchmarking on new databasesPattern Recognition,Volume 46, Issue 1,155-162.

8. Peng, G, Minett, J.W., Wang, S.Y. (2010). Cultural background influences the liminal percep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 ERP study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 Volume 23, Issue 4,416-426.

9. Kuo, L. J., Li, Y., Sadoski, M., Kim, T. J. (2014). Acquis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effects of character propertie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mong learners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Volume 39, Issue 4,287-3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形近字教学
后一篇:语音教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