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低盐饮食,健康看得见

(2016-11-15 18:28:17)
标签:

杂谈

http://ww4/large/92420983jw1f9syqg4jhcj20k40dedho.jpg

宝宝开始吃辅食后,有的家长尤其是老人认为不加盐的辅食口感不好,宝宝不爱吃,而过早给宝宝养成了“高盐”的饮食习惯,为长大后的健康埋下隐患。

 那么,宝宝过早或过多加盐有什么健康隐患?宝宝应该什么时候添加盐?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每天应该添加多少盐呢?

下面我们就讲讲关于宝宝吃盐那点事~

一、宝宝不喜欢吃辅食是因为没加盐?

很多老辈人说:“小婴儿味觉比较迟钝,吃东西没味,所以添加辅食时要加点盐或者酱油,这样宝宝才会喜欢吃。”是这样吗?

其实,恰恰反了。宝宝的味蕾是很丰富的,成年人和老人已随着年龄、饮食习惯的影响,味觉逐渐钝化,而婴儿能品尝出我们所不能体会的味道。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的给宝宝摄入不加任何调味品的天然食物,让他们能够享受最真实的美味。如果过早摄入盐,对才开始接触辅食的宝宝来说,无形中就剥夺了他们感知天然食物味道的权利,并且宝宝对盐的敏感度要高于成人,当食物中盐的含量为0.25%时,成人可能感觉不到咸,而宝宝已经能够感知了,父母可能觉得咸淡合适,对宝宝来说已经太咸了,但宝宝也不会表达,久而久之也就认可了这个咸度,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口味,再给加盐少的食物会让他们觉得淡然无味而不喜欢吃,这对从小培养孩子清淡饮食的习惯是十分不利的。

有些家长会问,为什么给宝宝添加某些辅食的时候它会不喜欢吃呢?当然,每个人都有个人喜好,小宝宝也不例外。比如说添加鸡蛋黄,有个别宝宝就是不喜欢吃,我们家长会认为宝宝是嫌鸡蛋黄腥了,于是加点咸盐或者酱油来掩盖。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宝宝从出生到添加辅食,期间一直吃着有淡淡甜味的母乳,突然我们要给他们加一种比起母乳来有着很大差异的食物,对于有些宝宝来说就是很难接受的,所以不喜欢吃,这时候我们要选择适合宝宝接受的方式来喂养,而不是根据我们自己的口味来添加。我们可以在蛋黄里面加点蔬菜汁,因为蔬菜汁里面含有天然的钠,可以改善一下蛋黄的口感;或者加点水果汁,让其中天然的有机酸和芳香物质来刺激宝宝的味蕾;或者加点乳汁,让宝宝对蛋黄的接触不会那么突然,在其中加入他熟悉且喜欢的味道,循序渐进的让宝宝慢慢接受新的食物。

二、宝宝过早或过多加盐对身体的危害

盐中有98%左右是氯化钠,所以摄入盐过多也就是摄入钠过多,钠摄入过多会导致尿中Na /K 比值增高,是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如果宝宝有家族高血压史那情况可能更糟,因为在高血压家族人群较普遍存在对盐敏感的现象,所以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家庭更得注意此问题。我们都知道高血压是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所以预防高血压要从娃娃抓起。

摄入过多的盐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因为高盐会导致酸碱平衡、体液渗透压失调,改变呼吸道环境,影响呼吸道细胞生长,而宝宝本身抵抗力就差,所以更易患病。

钠是通过肾脏代谢的,宝宝的肾脏还没有发育成熟,没有能力排出血液中过多的钠,因此会对宝宝的肾脏造成损害,并且很难恢复,年龄越小伤害越大。

高盐会影响宝宝对矿物质的吸收,造成缺钙、缺锌或者缺铁等问题。而这些矿物质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都是十分重要的,如缺钙会导致宝宝骨骼发育受限、缺锌会导致宝宝不爱吃饭、缺铁会导致宝宝智力低下等,损害都是相当大的。

三、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添加盐?

一岁后就一定要给宝宝添加盐吗?其实并不是。给宝宝添加盐没有固定的时间,因为即使不添加盐,宝宝每天吃的食物中所含的钠也是够身体所需的。直到宝宝慢慢对原味食物已经不感兴趣了,这时从少量开始给宝宝加盐,每天盐的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推荐量,偶尔吃的过咸时,要给宝宝多喝水来帮助钠的代谢奥~

四、宝宝每天需要多少盐

http://ww1/large/92420983jw1f9syryu6lnj20cu063mxm.jpg


提醒:一岁以内的宝宝,只吃母乳、配方奶和适量的辅食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钠,所以不需要在辅食中添加额外的食盐。

【知识加油站】

低钠盐以加碘食盐为基础,与普通钠盐相比含钠低(氯化钠约70%),富含钾(氯化钾约30%),有助人体钠钾平衡,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风险,不伴高血钾危险因素的患者及健康人群提倡食用。

本文系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