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aike.baidu.com/view/1368796.htm
东印度群岛(亦称香料群岛)是公元十五世纪前后欧洲国家对东南亚盛产香辣料的岛屿的泛名。它说明了当时欧洲人对东方香辣料的渴求,也是导致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的一个直接原因。
东印度群岛(East Indies),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岛屿,介于亚洲大陆(东南)和澳大利亚(西北)之间,沿赤道伸展6100公里(3800英里)以上的宽阔地带。包括婆罗洲、西里伯斯、爪哇、新几内亚及苏门答腊几座主要岛屿。政治上包括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3国,有时也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菲律宾。历史上,“东印度”的地域概念比较松散,既适用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前荷属东印度),也可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属于本群岛),亦可延伸到整个东南亚和印度。
15世纪,苏门答腊、爪哇和婆罗洲出现一些印度文化影响的王国,相续兴起和衰亡。14至15世纪,伊斯兰从中东和印度传入,马来亚的马六甲既是本地区转口贸易中心也是伊斯兰的传播中心。16世纪欧洲人开始殖民统治,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然后被荷兰人驱逐。虽然英国人企图介入东印度群岛纷争,但终于落入荷兰人控制,葡萄牙人最后只剩下帝汶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取代了欧洲殖民者,这个时期激发了民族主义的成长和战后新国家的诞生︰印度尼西亚(1949)、马来西亚(1963)、巴布亚新几内亚(1975)和文莱(198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