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师从师师出佛祖,一时六祖法宝坛经典籍,与无数名士结缘传诵,传至千年至今;一时佛陀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现,以心传心传授迦叶尊者,从迦叶尊者那时起传到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之后,达摩因缘和合来到东土中原传于二祖慧可,二祖慧可传于三祖僧璨,三祖僧璨传于四祖道信,四祖道信传于五祖弘忍,五祖弘忍门下先有渐悟者神秀,后有顿悟者惠能,五祖把佛祖衣钵传于明心见性者六祖惠能,为了免于无谓的争端,不许六祖再传衣钵。
且说六祖离开黄梅一路南下,到了韶州(韶关)曹溪的曹侯村。当地的儒士刘志略非常敬重六祖惠能,常以厚礼相待。刘志略有个姑姑是个尼姑,法名为无尽藏,常诵《涅槃经》。六祖一听明白了经义,就给无尽藏讲解。无尽藏便手执《涅槃经》请教六祖经文文字的意思,六祖曰:“字是不认识的,如是义理就请问”;无尽藏回答:“连字都不认识,能懂经文含义?”六祖答道:“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无尽藏一听,非常惊讶,告诉村里的长老:“这是个成就极高的人,应当好好供养。”曹操的玄孙曹叔良,还有其他一些村民,闻说后都前来拜谒惠能大师。当地有座因战火焚毁而废弃的宝林古寺,村民们自发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庙宇,请惠能大师居住在此,当地村民们于此聆听佛法。六祖住了九个多月,那些对六祖惠能接受了五祖衣钵的恶僧,一直耿耿于怀,结果被他们追逐搜寻至此地。六祖惠能于是遁于前山,那些恶僧那里肯买账,放火烧山,六祖钻进石缝方得幸免。六祖忆起五祖“逢怀则止,遇会则藏”的嘱咐,于是乎,六祖离开了曹溪宝林古寺,隐居于大山里,长达十五年之多。
十五年后,六祖自觉因缘到了,该是教化众生、弘传宗门的时候。途经羊城法性寺时,一番风动、幡动之说后,六祖身份随之显山露水,因没有染剃祝发,还是个居士身份。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正月十五,印宗法师为其剃发。到二月初八,正是六祖三十九岁的诞辰,由西京智光律师为授戒师、荆州通慧律师为教授师、苏州慧静律师为办事员、印度耆多罗律师为说戒师、印度密多三藏为戒师,中外高僧大德,为六祖授了二百五十戒的具足大戒。
六祖在法性寺,住了一年,便辞别印宗法师,回到韶州曹溪的宝林寺。宝林寺庙宇太小,已然不适合听经闻法众多人数的需求,便去拜访当地一方地主陈亚仙,求得一块放蒲团的地方,那陈亚仙见六祖只是需要一块蒲团地方,毫不犹豫答应了。于是六祖把蒲团展了一展,竟将曹溪四境,全部罩了。陈亚仙一见,眼前幻现着,却是四大天王的现身,坐镇在那儿;不得已说了:和尚徳力广大,没有话可说,只是陈家高祖的坟墓都在这,以后建寺造塔的时候,希望能够保留下来!这地是生龙白象的来脉,以后只可平天,不可平地。六祖答应了。
六祖惠能住曹溪宝林寺,大开禅宗法门,说法37年,得道弟子有43人,其中19人后来成为著名的高僧:韶州法海、钟陵法达、寿州智通、信州智常、广州志道、清凉山行思、南岳怀让、温州玄觉、河北智隍、庐陵志诚、江西志彻、菏泽神会;其余是(印度崛多三藏)、扁担三晓了、广州印宗、吴头陀、道英、智本、司空山本净、婺州玄策、曹溪令韬、西京光宅、慧志、咸空、韶州祗陀、韦璩、抚州净安、嵩山寻禅师、罗浮定真、南岳坚固、梵行、制空山道进、善快、韶山缘素、宗一、秦望山善现、并州自在、峡山泰祥、光州法净、清凉山辩才、清苑法真、玄楷、昙璀、义兴孙菩萨。
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而南华寺就坐落在韶关曲江县的马坝。门票20元。南华寺,古时称作宝林寺。
此岸到彼岸,只需一念,念到即到!曹溪之畔,地势之广,为了纪念六祖惠能大师圆寂1300周年,寺院山门前的广场,盖以亭阁、草坪、喷泉广场等一系列新型布局,气象焕然一新。广场右前方,大屏幕的上播放关于六祖生平事迹与后人纪念六祖法会的影像资料。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字南华禅寺的匾额,悬挂在正门口中央的上方,门檐瓦楞下曹溪两字于康熙乙未年间(1715年)仲秋禾川吴俨重立。山门旁竖匾楹联:庾岭继东山法脉、曹溪开洙泗禅门。
进曹溪门,中轴线从放生池贯通曹溪河畔,引长廊为通道,鱼贯而行;中央处建八柱八角飞檐的五香亭,天空飘起柔柔细雨,似普洒甘霖,打落在荷叶上,连池中的鱼儿依附荷花下,仿佛都得到了一次重生。五香亭阁天花顶彩绘出众、凤舞九天。
抬腿、迈步,再仰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年)中华民国政府主席林僧题字:宝林道场红底金字的横匾悬挂上方,道场山门两旁书写于佛历2539年(1995年乙亥年)八月初三的红底金字二行条幅: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
细雨渐渐减弱了,不一会儿的功夫,小雨就此收住。虽不是阳光明媚,却也不是夕阳西下,霪雨的天色,如人心境被尘埃所染;一场细雨,好似轻轻地来临,清洗一下尘世间的污垢,雨露滋身,也算得愿所偿!
大雄宝殿殿内柱子楹联:佛应西乾度众生出苦海故感天龙帝拥护,法流东土宏禅道静人心从教僧俗共皈依。
一勺甘泉开智慧,了知烦恼即菩提。大开山门,迎八方来客;南华甘露,降娑婆世间。八十年代修建的曹溪圣地的牌坊,赫然现前。
从卓锡泉出,转身回眸:天下宝林,天下宝林的牌坊掩映在参天绿树下,精雕的石刻凸显时代的,牌坊石柱外侧:宝林山是袈裟地,卓锡泉开甘露门。内柱:六祖当年寻源卓锡,九龙今日浩气灵云。
偌大的寺院,绿树成荫,芳草遍地;漫步通道,环境优雅;抬头仰天,天空被树枝划破,一片、一团、一点,暗色的云层偶而露露脸,挥一挥,转即离去,
门外廊柱上:参见祖师必须空心无我,来到佛地总是宿世有缘。内庭柱子上:法海明星五叶流芳从祖迹,宗门巨匠鞠躬尽瘁获心灯。殿外上下层屋檐各悬挂匾额,由当时的方丈、后住持云门寺方丈已故佛源老和尚书写,上为:开甘露门,下为幻游虚云。一代高僧虚云老和尚早已云游在西方极乐世界!
此去飞锡桥、彼来伏虎亭,一来一去,与周围景色相得益彰。亭子院内坐一坐,歇下尘心停一停。
“衣钵真传明心见性,菩提无树落叶归根”。装饰一新的祖师殿,殿内供奉着挺挺有名而广为人知的六祖惠能大师的真身,另外还有憨山大师的真身和丹田大师的真身。人生一世,有次礼拜祖师真身的机会不多,千年不遇!感恩祖师大德为后代子孙留有千年不腐的肉身,让无数人升起无限景仰和崇拜,当称是人中楚翘!留有不朽的著作、典籍传诵至后代,经久千年,传阅古今,令无数人敬仰与敬重!
大师的真身,不仅对中国佛教产生重大意义,同样对中国的古文物收藏与研究,起到一样的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人们只能在外面跪拜,祈福。为了子孙后代,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古文物,内殿不对外开放!
寺院文物之多,尤其碑文颇多,大多被水泥砌入墙内,其他一些文物因是在祖殿内,而没有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