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良心还是自利?——后现代的思考

(2020-12-19 11:32:46)
标签:

杂谈

情感

历史

时评

文化

分类: 杂谈

前天写了一篇关于后现代主义与情怀的文章,对自己过往的一些“幼稚”观念进行了反思。但感觉有些事情还没有想透。所以就再没有意义的谈谈更多的想法。

 

既然后现代主义启示我们去应时而变,注意环境、语境和处境,那么一些自古延传的美德是不是已经不合时宜了呢?比如我们经常在社会中看见有美德的人总不如美德差一些的人混的好,这是不是正说明后现代社会不能再坚守美德了?有人曾做过研究,似乎一些位高权重的人士,他们在道德层面并不比没什么权力的人高,甚至更低。也就是说,越是位高权重,在某些时候看起来越冷漠,甚至他们之所以能站在这个位置上,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冷漠所成就的。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故事,比如很多仁义之士,他们面对人生抉择的时候,更多的是选择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不是“对自己有利”,反而没有人生逆袭的机会,而机会就这样让给了别人。看起来,这些仁义之士好像混的不如这些把握住了机会的人,是不是真正的生活里仁义美德是不能当饭吃的呢?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在单纯的告诉我们要做个五讲四美的好孩子,要正直,要热心肠,要懂得感恩,要珍惜情谊等等。大部分刚出学校的孩子,都有一颗没有太被污染的心灵,比如见到乞讨的,就心生怜悯资助一下,见到老弱病残,就心生怜悯帮助一下,甚至有的孩子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还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在做事,结果明明做了“善事”,却不被领导和同事们接纳,这看起来好像挺悲哀的。于是,便产生了疑惑,觉得命运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我自己也经历过这些。但是直到今天,我似乎明白了一些,这不是什么受没受到公平的对待,而是我们太简单的看待了世界。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有一句话这么说:赞成做个好人,但好人需要正确的世界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首先就是要承认世界并不是公平的。所以我们要做好人,但必须做一个复杂的好人。复杂的好人,意味着当你看待一个人的时候,你不会从喜不喜欢他去判断要不要向他学习,意味着不会仅仅认为只做好自己的事就行,而低估世界上可能发生的坏事。就是说,要做个“理性的好人”。

 

比如,当你在学校面对一次班干部的选举,候选人正好是一个你特别讨厌的人,但却是老师很喜欢的人,这个时候,你该怎么选择?遵从内心还是不得罪老师?这个时候,可能就不能单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考虑这个问题,还得去看次选举的趋势。比如明显这次选举就是一个走过场的过程,是你无法左右结果的,那这个时候就不必付出自己的真心,也就是不要再去遵从内心。再比如,当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被强行捐款,而你强烈感到这不是你发自内心想做的事时,你是选择义无反顾的遵从内心做个“另类”,还是遵从指示,随大流?虽然你知道随大流不会对你产生威胁,但却违背了你的内心。但更多的经验证明,在这种时候,只有随大流才可以让自己得到保全。

 

这些都说明了,之所以那些位高权重的人士可以混的更开,是因为他们更谙熟这个世界的规则。在良心和自利中,他们总是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去做,于是才顺应了一些规则,取得了一些利益。这么看好像世界的规则在强迫我们去学着做个功利的人。但正确的世界观不止如此,它还要求我们有底线。也就是说,当面对的选择不触碰道德底线的情况下,我们才有选择的权利,否则,道德和遵从内心就是唯一的选择。比如,当面对需要弄虚作假才可以自利的时候,你会去弄虚作假吗?我觉得即便很多人都在弄虚作假,并且由此获得了当前的好处,那也应该去看看长久来看,这种当前的好处是不是个真正的好处。所以说自古延传的美德还是要学,这些美德是为了让我们知道做人的底线何在,是为了让我们更有品格去判断什么是能够持久永恒的东西。

 

做人,要么是圣人,要么是贤良。圣人就是那种可以时刻遵从内心,不受客观环境左右的伟人。贤良就是我们这种不得不考虑客观环境保全自己的凡人。从更现实的角度,做个贤良即可。伟人是天注定的,是用来激励世间凡人去做贤良的。所以,看懂这些,就不再困惑、迷茫,踏踏实实朝着做个贤良的方向前进,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存选择。

良心还是自利?——后现代的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