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北大校长的错字风波

(2018-05-07 00:05:20)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北京大学林建华校长在北大120周年致辞中因念错了“鸿鹄”两字受到了舆论的不小冲击,随后林校长发表了致歉信,也见当今网络对一个人造成的舆论压力还是挺大的。晚上,我看到朋友圈有人在“质疑”林校长的致歉信中的一个言论,即: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这些人认为“林校长如此不看重质疑,如此否定质疑,他治下的学校,他培养的学生是否还有质疑精神,这样的教育很让人担忧。”“这实在不应该是一个大学校长讲的话!有损北大的精神和形象!万请林校长三思。倘这只是对自己的要求也就罢了,要是对学生也灌输“质疑无价值”的思想,那就有可能坏了国家大事,毁了民族未来。”

我原本没有关注有关北大的这则热门话题,然而看到这里,我也觉得好奇,为了不断章取义,我找到了林校长演讲的全文,在他说上述理念的时候,上下文是这样的:

“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影响触及到了人们的观念和灵魂。历史的沉积与未来挑战、传统观念与新技术、平静的校园与喧嚣的社会,过去的、今天的和未来的,都在校园中相互撞击和博弈;技术至上、功利主义开始蔓延,鱼龙混杂的各类信息削弱了信仰和确信的力量。人们前行的脚步如此之快,已经把自己的观念和灵魂抛在了后面。一些人变得焦躁不安,于是开始质疑新技术、质疑全球化、质疑一切,甚至质疑人类的未来。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哲学家的思辨,更需要所有人共同的行动。这个时代并不缺旁观者,更需要的是责任与担当。不同观点的碰撞、辩论、质疑甚至批判是有益的,但我们更需要在价值层面建立共识与确信。共同价值、共同愿景是社会的、也是大学的基石………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新思想、新技术、新事物大量涌现,已大大超出了传统思想理论体系的范畴,探索、创新和实践成为了时代主题。“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只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才能激活思想,涵育出真正的学术;才能让学问更有思想的锋芒,让思想更有学问的根底。要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和学科界限,既要学习和借鉴成熟的理论体系,更应当从中国自己的实践中总结规律、形成新的理论。”

如此看来,林校长是主张学术思想自由,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他提到的质疑,和焦虑放在了一起,他认为我们不该有的是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由功利导致的焦虑而带来的对崇高理想的质疑,这里的崇高理想应该就是林校长所指的“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愿景”。在这个基础上,我认同这种质疑是林校长所说的“一种围观者的质疑”,而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真正的思想自由。如果朋友圈的讨论觉得林校长“如此不看重质疑,如此否定质疑,他治下的学校,他培养的学生是否还有质疑精神,这样的教育很让人担忧。”我恰恰觉得,这正是北大对什么是真正“质疑精神”的诠释,这种认识才是没有被同流合污,才是头脑清醒的认识。

北大校长的这个错字风波不应该被继续炒作了,正如他在致歉信中所说,不要再关注这些芝麻,人无完人,更何况是一个被念错的字,焦虑的质疑是不会推动社会进步的。我想,林校长唯一应该修改的地方,不是这个念错的字,而是焦虑与质疑之间的连词,不应该是“焦虑和质疑”,而是“焦虑的质疑”。

2018.5.6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