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和妮儿的成长心路 |
教育的差别在哪里
2016-03-05 阅读:22
最近事情很多,都是考验型的,需要付出一些精力去面对,在教育阅读上有些无暇顾及。今天抽空把这段时间学习领悟到的一些东西屡一下,不然总觉得很多事情缠绕在一起,或许写出来会清晰很多。
这段时间自己一直在思考,教育上的差别到底体现在哪里?互联网让现在的社会四通八达,各式各样的理念、媒体都让我们能够有学不完的东西,家长的素质都很高,都懂得在教育孩子上用心。但是有一件事情肯定还是必然的,就是将来在一个班上,还是会分出三六九等的学生,在社会上,还是会有人混的很好,有人混的一般。除了个体的差异,在大家都很重视教育子女的现在,差别究竟在哪里?
一直有这样的思考,在最近也看了一些东西,先总结出几点,后面的路还很长,此文必定要经过不断的修复才能成为值得推敲的文字。
第一,用心。在我看来,用心这方面似乎对现在多少有些文化的爸妈都不成问题,谁都知道要用心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这其中可能会出现差别的地方就是细心。细心上的差别会导致有的爸妈照本宣科,有的爸妈能够批判继承,对孩子的每一次回应都建立在细腻体察孩子需求的基础上,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育儿说简单也不简单,更多的差别可能就是在于是否真正用心,“教育全在细节”。
第二,实事求是。平时在与其他小朋友爸妈接触过程中,会多少留心一下他们的方式,洞察一下他们的心理。虽然自己并不懂心理学。现在宝宝们的条件远超我们那时候,我自愧在物质方面给妮儿的远低于其他家庭,比如妮儿没有自己的餐椅,从没用过学步车,饮食用具都是最简单的,奶瓶是20元一个的玻璃瓶,从几个月一直用到现在,玩具也是仅有那么几样。在与其他家庭的聚会上,我也看到别的家长非常讲究,用夹子将饭菜夹碎后再喂给宝宝,而妮儿从一开始直到现在,均采用的是大人大人咀嚼后再喂食的方式。肯定有很多爸妈会觉得这样太不地道了。没错,我们并不是无知,也看过很多有关大人不能咀嚼后喂食宝宝的文章,并且我们也照着做过,但是发现妮儿并不适应,甚至因此拉了肚子。最终在喂食上,我们还是追求了事实求是,为此我曾到医院专门检查过幽门螺杆菌,妮儿在这样的喂食方式下,几乎没有生过什么病,各方面十分出色。这一点我十分感谢我的父亲,是他在这一方面始终都坚持实事求是。这些事情给我的反思是,很多教育理念的确是挺好的,挺高大上的,但是一定不能照本宣科,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不虚荣,要真心为孩子好。其实这一点与第一点本质上是一样的。
第三,身教。一切关系都是镜映。这一点不再多说,遇见孩子,就是要遇见更好的自己,先把自己修好,孩子自然就会很好。我想这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差别。因为这一点的确很难一下子做到,教育,路漫漫其修远,要感谢孩子。
第四,尊重。我很喜欢一句看过的话,说孩子其实很好,只是你不淡定。我想在绝大多数爸妈都知道好好教育子女的今天,真正尊重孩子的时候还是有点少。我曾在地铁上、超市里看到过很多次爸爸妈妈的大声呵斥、严肃制止。并不是这些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而是没有真正从内心去尊重孩子。好爸妈的基础是首先完全相信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过于相信我们自己。相信是一种力量,是出于对孩子潜能的生长充满了信心而不是缺乏信心,总是过多操纵的父母一定是内心充满了不自信的父母。
第五,能否把握住教育的重点。教育的重点是给她方法,给她一双能够实现梦想的翅膀。其实,我们有时候的错误行为,正是因为我们把这些事情看得过重。如果理解了,教育并不难,如果为了教育去教育,那真的会很累。其实,用正确方式去生活的人,自然会用正确的方式面对教育。这其中需要自己不断的感悟。
有一首诗是看过朋友圈里好多人转发过的,这里摘录部分:
你们的孩子,其实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生命不是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卡里尔.纪伯伦《你的孩子》
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