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学专家•拳拳报国----
《蒋百里抗战论集》解读
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以字行),号飞生、余一、澹宁,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人。民军事教育家、军事理论家,景星学社社员。蒋百里文武兼备,著述宏富,尤精研兵法,有“兵学泰斗”之誉。他是把近代西方先进军事理论系统地介绍到我国来的第一人,创立的国防经济学成为我国近代军事思想上的重要篇章。蒋百里还是抗战的主要设计者。代表作《国防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其《军事常识》是我国近代军事理论的开山之作。其他著作有《欧洲文艺复兴史》《东方文化史及哲学》等。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蒋百里抗战论集》一书,感受蒋百里作为一代兵学专家的拳拳爱国之情。
1939年,黄萍荪先生编辑《蒋百里抗战论集》《蒋百里文选》《蒋百里先生文选》,先后在浙江金华、重庆、福建永定等地一版再版,成为抗战期间著名的文作。1939年10月26日,黄萍荪在“例言”写道:拙編《蔣百里抗战论集》行世后,识者曰:“百里先生治學的范畴至廣,軍學固所独擅,他如文、哲、史、地各門,亦皆覃精。”子今僅輯其布於報章之什,似不足以竖衆望,當再廣篇張羅,備梓至集,俾世之。。。黄萍荪还在《蒋百里先生文选》中写道:蒋百里的著作,“关系抗战建国之道,整军经武之术,至匪浅显。凡从政典兵作育治学之士,胥不奉为圭桌,秉若南针”。
蒋百里先生生于1882年,自幼家贫,十三岁时父亲去世,与寡母相依为命,为人至孝,曾有割臂疗母之举。自幼聪慧过人,为学以博洽著称,深得同乡名儒与父母官赏识,得以进学成为秀才。后入浙江求是书院,因涉及反清言,被迫赴日留学。留学期间,蒋百里在精习军事学术之外,积极参与留学生的社会活动,主持著名革命刊物《浙江潮》风行一时。归国后投身新军,为革命奔走效命,堪称辛亥革命之元勋。当时的云南都督蔡锷以蒋百里“留学东西洋十余年,品行、学术、经验、资望为东西洋留学生冠,亟应罗致,以餍海内之望”。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蒋百里根据敌强我弱、敌进我退的战争态势,不仅阐述了持久抗日、运动作战的战略原理,还反复论证长期抗战中国必胜的道理,以中华民族抗敌御侮、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争取最后胜利,激励全国军民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1938年8月,在回答记者关于中日军队战斗力比较时,他分析说:“有人说中日军队数的比例,是四与一之比或三与一之比。我觉得这比例不正确,因中日的军制不同。人数上差别很大,在前线有时敌我两军相对,实际上的人数是一与一之比。其次说到中国军队的军器,也不成问题。我国人也有,军器也有,所差的似乎只是一个技术。因人与器械中间,一定要有一样东西去联贯起来,才能发生效力,这就是所谓技术。
蒋百里虽然在我国全面抗战之初就赍志早逝,但是他的抗战言论和精神,仍然一直激励着全国军民抗战到底,为争取最后胜利奠定心理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