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救火•冷静沉着---
老课本记述前人是如何消防救火
民谚常说“时时防火,夜夜防盗。”以此提醒人们时刻保持警惕,防范火灾与盗窃等安全隐患,提高居家安全意识,避免因疏忽导致意外发生。清代文献记载该谚语时指出“火烛可免”,并告诫“切宜慎之”,体现了古人对安全隐患的审慎态度。
火灾一旦发生,不仅会毁坏财物,还很可能危及生命。面对火灾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历代皆提倡预防为主。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发生火灾,民众该怎么办呢?现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老课本中有关防火救灾等课文内容,解读前人的防火和救火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初等小学常识课本第四册第六课,课文题目是“救火队来了”。课文内容为:“小巷中火起,消防队员瞿瞿吹响响笛,瞭望塔上噹噹的报警钟。瞿瞿瞿、噹噹噹,救火队来了。你看,他们多么勇敢敏捷呀!有的灌水,有的拆屋。不一会,把火就灭了。”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记述小巷里发生火灾,消防队员开始迅速进入火灾现场进行救火。课文配以插图,画图采用以实写意技法勾画出某个城市的一个小巷发生火灾,狼烟四起,该城市的防火瞭望塔上值班人员发现情况后,敲响报警钟,消防队员听到钟响,立即启动消防设施,如喷水管、火钩、梯子等等前往救火。课文所说的拆屋是阻断火势,防止火灾蔓延。消防队员救火勇敢,行动迅速敏捷,及时扑灭火势,确保小巷安全。课文不但记述当时如何灭火,还描绘出消防队员的着装和使用消防设备,而且还刻画出当时城市防火使用瞭望台传递信息和救火的组织-----救火会和救火队。
同样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初等小学常识课本第三册弟二十七课,课文题目是“救火”。课文内容为:“失火的时候,应该注意几样事。一是报告消防队,通知救火会;二是维持火场上的秩序;三是帮助老人、小孩,尽先逃避;三是有能力的人,一同帮助救火。”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记述救火的四点注意事项。课文下半部分配以插图,画图中的消防队员救火迅速勇敢,而且有人现场维持秩序。失火处的左右邻居帮忙将孩子和老人搀扶到安全地区。还有街坊邻人提水的提水,担水的担水,将消防用水及时运到火灾现场,帮助消防队员有足够的水源快速灭火。
火灾无情,人间有爱。生活中要时时刻刻注意防火防灾,万一遇到火灾要及时报警,面对火灾沉着冷静,不可莽撞冒险抢救财物,导致损失不可控而遗憾终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