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老课本以鸟巢寓意全民抗战保家卫国

(2025-07-20 19:36:00)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覆巢之下

岂有完卵

保家卫国

分类: 抗战文献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老课本以鸟巢寓意全民抗战保家卫国
        南朝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言语》讲述孔融被曹操逮捕时,朝廷内外都很惊恐。当时,他的儿女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此时,孔融的女儿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随即,来拘捕两个孩子的差使也到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自古以来被用来形容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往往难以保全完好之物。更何况鸟巢打翻,全局崩溃,完整的鸟蛋遭受毁灭性打击。掲示整体不存,局部必然无法独善其身。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老课本以鸟巢寓意全民抗战保家卫国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面对日寇侵略者步步犯下的累累罪行,激起全民族的愤怒。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中华民族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保家卫国,捍卫国家安全,保卫自己家乡,才是民族的出路!这种形势如同大树将倾倒,岂有完卵在吗?因此,当时的课本以大树比作国家,以鸟巢比作家庭。面对国难,民众只有抗争,打败侵略者,共同建设强大的国家,民众才能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生活。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老课本以鸟巢寓意全民抗战保家卫国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历代老课本中有关大树和鸟巢等课文内容,感受国家强大,民众方可和乐。国难当头,必须同仇敌忾,万众一心,齐心抗敌,保家卫国。1938年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读本第四册第一课,课文题目是“树上的鸟巢”。课文内容为:“一个鸟巢,筑在大树梢。大風忽吹來,树倒巢翻了。将国來比树,身家如鸟巢。国破家难在,国強家可保。”课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记述大树上的鸟巢被大风吹翻,鸟卵掉地下而破碎,小鸟无家可归。由此作者将国家比作大树,民众就是大树上安家的鸟巢。大树就被大风刮倒,民众个体的家摇摇欲坠,或者家破人亡,没有国哪有家呢?课文以形象比喻抗战的重要意义,以此唤起民众共同抗战,保家卫国。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老课本以鸟巢寓意全民抗战保家卫国

        家国情怀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灵魂悸动。每个人对家庭和国家的深厚情感,既包含对家庭的眷恋,也体现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是情感与行动的统一。 大树犹如国家,大树安稳,根深叶茂,鸟巢才能安固,鸟儿方可幸福快乐成长。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三册第三十六课,课文题目是“鸟巢”。课文内容为:“庭前树,有鸟巢。小鸟一群,树间飞鸣。”课文以文言文语言记述,语言简练,易于理解。课文以插图技法描绘出一个家庭前面又一片树林,大树上小鸟筑巢为家,在风和日丽的季节里,小鸟在林间快乐鸣叫飞翔,互诉衷肠,一幅和谐幸福的场面。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老课本以鸟巢寓意全民抗战保家卫国

         国家强大,人民幸福,建设家乡,家庭和睦。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二册第十六课,课文题目是“筑巢”。课文内容为:“群鸟筑巢,或衔树枝,或衔泥草,一日巢成。”课文语言简练,使用两个页面,以彩色插画描绘出群鸟在上下翻飞筑巢的忙碌画面。有了安全的外部环境,小鸟犹如民众,在稳固的大树上安家,大家互相帮忙,很快筑起一座座幸福的家园。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老课本以鸟巢寓意全民抗战保家卫国

        这些课文以鸟巢比喻民众的家庭,以大树比作国家。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和顺生活。在遇到外敌之时,团结一致,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保卫国家。‌抗日战争就是一段中华民族遭受巨大苦难却又、顽强抗争的历史。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中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外敌,经过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全国抗战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同心同德,共同拼搏,实现国富民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