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锄禾耘草保苗增收----夏天锄地的那些往事

(2025-07-18 19:44:26)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锄地

耕耘

老课本

分类: 南阳民俗
          锄禾耘草•保苗增收----
          夏天锄地的那些往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孺妇皆知的唐代诗人李绅所作《悯农》,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该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在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该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该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我国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是多次入选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锄禾耘草保苗增收----夏天锄地的那些往事

        该诗描绘出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农民为什么在烈日正午锄地呢?这是由于中午时分阳光强烈,锄掉的杂草根部因高温迅速脱水,能彻底消除杂草再生能力,确保除草效果。因此,利用锄头在农田进行中耕、除草是传统农耕体系中的基础生产环节。其农业功能表现在通过除草防止养分争夺、松动表层土壤促进作物根系发育。
锄禾耘草保苗增收----夏天锄地的那些往事

        我国是个农耕文明古国,历朝历代皆重视各种各样农事活动。春种夏耘、秋收冬藏 ,是四时之中重要农事安排。其中夏季气温较高、雨水充沛是庄稼生长的重要阶段,锄草耘苗至关重要。先民历来重视锄地。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有关老课本中锄地保苗课文内容,解读先民们经过勤耕细锄的辛苦劳作而换来庄稼丰收的喜悦。锄禾耘草保苗增收----夏天锄地的那些往事

        清末出版的木板刻印《庄农杂字》之“务农章”,其内容为:“耕读最为上,单读何养生。庄稼原要糞,才有好收成。春来早勤謹,早種禾早生。瘦田多加糞,禾苗長得深。梁麥乾处殖,稻黍水中生。草要耘干净,每斗重几斤。年年都有剩,才算勤快人。”课文以五言句子记述务农主要农事活动。语言简练,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耕读传家是传统民生家训,勤耕田有粮食糊口,不怕挨饿;勤奋读书不但知书达理,而且可以考取功名。种田就要知道农耕要点。田地里的杂草要及时锄净,就可以减少其对水分的争夺和养分的消耗,同时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止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特别是雨后锄地还能使地表疏松,增加蒸发面积,加速水分流失,起到“锄下有火”的干燥效果;干旱时则能减少水分蒸发,起到保水作用。对于丰产丰收至关重要。锄禾耘草保苗增收----夏天锄地的那些往事

        1942年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四册第三十一课,课文题目是“锄地”。课文内容为:“手拿锄头锄野草,锄去野草好長苗。棉花锄七遍,桃子長的像鸡蛋。谷子锄四遍,一斗碾米七升半。”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质朴接地气。直接描绘出锄去野草好长庄稼苗。锄地疏松表层土壤,增强透气性,促进根系呼吸和微生物活动,加速养分分解,有利于作物吸收。同时打破土壤板结,促进自然风化,维持土壤肥力。所以,棉花锄七遍,棉桃子長的像鸡蛋,结的棉花又白又多,棉绒又长。谷子锄四遍,一斗谷子能碾米七升半小米。锄禾耘草保苗增收----夏天锄地的那些往事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出版初等小学第三册第三十九課,课文题目是“二十四节气”。课文内容为:“立春雨水,修理农具。惊蛰春分,送粪出牛。清明谷雨,耕地下种。立夏小满,按瓜种豆。芒種夏至,夏收割麦。小暑大暑,锄草加油。”课文以四言语句描绘出每一个节气所对应的重要农事活动。特别是“小暑大暑,锄草加油。”此时天气炎热,正是锄草好时机,因此农民“锄禾日当午”。 只有在烈日当空的时候锄草,野草才会很快被太阳晒死。以保证庄稼吸足土地中养分繁茂生长,而获得粮食丰收。
         农谚说“锄头底下有水又有火”。锄后的松土层可阻断深层水分蒸发,防止旱季土壤失水;雨后加速排水,避免积水烂根。锄地能促进根系发育、增强作物抗倒伏能力,并减少病虫害滋生,最终提高产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事活动必须按时辛勤耕种,方可收获累累硕果的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