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击队好儿郎打鬼子战太行----抗日根据地军民齐心抗战迎曙光

(2025-06-20 19:53:32)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太行山抗战

游击队

抗日根据地

分类: 抗战文献
       游击队好儿郎•打鬼子战太行----
    抗日根据地军民齐心抗战迎曙光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八路军在太行山区与群众同甘共苦,白天打仗夜晚帮农,用游击战术取得一个又一个战役胜利,极大鼓舞了军民抗战士气,增强抗战必胜信心。太行山脉绵延数百里,横亘于晋、冀、豫三省之间,重峦叠嶂,易守难攻。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将太行山区打造成为抵抗日的重要堡垒,成为华北地区抗战的核心支撑。游击队好儿郎打鬼子战太行----抗日根据地军民齐心抗战迎曙光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解放区印制的粗糙老课本中,感受太行山区军民同仇敌忾,齐心协力,采用游击战术战胜日寇的精彩往事。游击队好儿郎打鬼子战太行----抗日根据地军民齐心抗战迎曙光

        1942年陕甘边区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第四册第三十五课,课文题目是“太行山的话”。课文内容是:“我的名字叫太行。我的脚下有矿藏;我的胸脯是米仓;我的头发是森林;我是有名的根据地,抗日軍民里边藏。”该课本由于受当时条件限制,因此刻板和印制比较粗糙,基本内容较为清晰。课文把太行山以拟人手法和第一人称“我”记述,语言通俗易懂,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如诗如画自述了太行山的美丽和为抗日军民提供保障。游击队好儿郎打鬼子战太行----抗日根据地军民齐心抗战迎曙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迅速侵占华北大片土地。面对民族危亡,八路军主力部队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进入太行山区开展游击战争。他们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各级抗日政权,逐步形成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紧接着是第三十六课,课文题目是“游击队歌”。课文内容为:“我们都是游击队,我们都是好儿郎。。。。。。”面对残酷的形势,八路军在太行山区实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灵活应对日军进攻。太行山抗日根据地逐渐扩大,到1939年底已经包括晋东南、冀西南、豫北等广大地区,拥有县级以上政权50余个,人口达一千余万人。游击队好儿郎打鬼子战太行----抗日根据地军民齐心抗战迎曙光

        在八路军的带领下,太行山区广泛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军民一起开荒种地、纺线织布、制造军需用品,共同打日寇。该课本第三十九课,课文题目是“大家一条心”。课文内容为:“不抗日,活不成。工农商学兵,大家一条心。不分男和女,不分老和少。全国人民手拉手,打走鬼子享太平。”课文简短易懂,描绘出抗日是唯一出路,大家只有同心协力,奋勇杀敌,才可以过上太平日子。游击队好儿郎打鬼子战太行----抗日根据地军民齐心抗战迎曙光

        在华北地区,八路军是抗战主力部队。 1938年陕甘边区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七册第十二课,课文题目是“八路軍和新四軍”。课文记述八路軍新四軍是老百姓的武装。在华北,在华中,坚持抗战。中国不灭亡,是他們的力量。游击队好儿郎打鬼子战太行----抗日根据地军民齐心抗战迎曙光

        边区人民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共同抗战。上世三十年代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三册第六课,课文题目是“根据地”。课文讲述晋绥边区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后建立了冀鲁豫、冀鲁边、冀中、冀东和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等。游击队好儿郎打鬼子战太行----抗日根据地军民齐心抗战迎曙光

        在抗战中,太行山区还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特别是"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更是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村民转移,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宁死不屈,义无反顾地跳下悬崖。这种不畏牺牲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生动体现。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英勇斗争历程,孕育了宝贵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无私的爱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值得世代传承发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