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习俗·传承千年----在老课本中感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025-05-29 20:02:40)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端午习俗

屈大夫

粽子艾草

分类: 南阳民俗
        端午习俗·传承千年----
在老课本中感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龙舟竞渡喜洋洋。”这首儿歌不仅描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端午为夏季重大节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天中节、天医节或采药节、浴兰节、龙舟节、粽子节、诗人节、斗草节等。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样,融合了祈福辟邪、纪念先贤、体育竞技和饮食文化等元素。端午习俗·传承千年----在老课本中感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现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清末出版的高等小学国文课本“端午”一课,感受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俗和蕴含厚重历史的文化魅力。端午习俗·传承千年----在老课本中感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清末初出版的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第二十九课,课文题目是“端午”。课文内容为:“五月五日,为天中节,俗称端午。民间多用朱书桃印为八卦符箓,以除毒疫。以五色线绕臂上为长命缕,以菖蒲为剑,以艾叶为旗、为虎、为人,相传云可以镇邪。战国时楚大夫屈原忠君爱国,而不得行其志。因以是日投江而死,楚人哀之,乃为竹筒贮米,投水以祭,即角黍之所由始也。秦汉以后,其风遂遍天下。好事者以是日具舟楫,上扎各色旗彩,绘鱗爪为龙形,游行江湖,作拯援之状。今时临水居民盛行竞渡之戏,亦本此意。其事固近于巫术,然其本旨要出于表扬忠义之意,亦可喜也。”端午习俗·传承千年----在老课本中感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该课文以文白相间的语言记述端午节的习俗,如挂八卦图以除毒疫;挂香囊、拴五色丝线以驱邪祈福可防毒虫,长命百岁。‌五色丝线如青、红、白、黑、黄五色象征五行,系于儿童手腕或脚腕,需在夏季首场大雨时抛入河中,寓意冲走疾病;挂艾草与菖蒲可以驱邪避害‌。民谚“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和菖蒲被视为“天中五瑞”,可驱毒除瘟。菖蒲叶片似剑,象征斩邪。艾草招福,常绑成束悬于门楣,增强辟邪效果。端午习俗·传承千年----在老课本中感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课文特别提及“以艾叶为旗、为虎、为人,相传云可以镇邪。”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将艾叶扎成虎形或制成艾人,悬挂在门户上。这种做法源于古代的驱邪避瘟习俗。艾叶因其特有的香气和药用价值,被认为能够驱散邪气、防止疾病。用艾叶扎成虎形,称为“艾虎”。古人认为虎是百兽之王,能够驱邪避害,因此艾虎被视为一种强大的护身符‌。将艾叶编成人形,称为“艾人”。这种做法象征着用艾草的力量来抵御邪恶力量,保护家庭平安。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端午习俗·传承千年----在老课本中感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课文重点记述战国时楚大夫屈原忠君爱国,而不得行其志投入汨罗江殉国。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竹筒贮米,投进江中祭祀,角黍之所由始也。“角黍”就是粽子古称“筒粽”。晋代正式定为端午食品,后发展出碱水粽、蜜饯粽等,现代粽子馅料多样,如豆沙、猪肉等。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端午习俗·传承千年----在老课本中感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舟楫扎各色旗彩,并上绘画龙形,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课文认为这种习俗近似巫术,但为了褒扬屈原爱国之情,也在情理之中。赛端午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端午习俗·传承千年----在老课本中感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终其一生为祖国呼号奔走、百折不挠,他的身上凝结了中国人数千年来对祖国最崇高、最炽热的情怀。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的民俗延续至今。端午节的习俗还有‌沐兰汤‌,即用佩兰、艾草等煎水沐浴,可祛皮肤病和邪气,广东、湖南等地至今保留此俗。‌饮雄黄酒‌,古人为驱蛇虫饮雄黄酒,但现代因毒性已较少使用。部分地区还有躲端午习俗,认为端午为“恶月恶日”,体弱者、孕妇等需避午时外出,以防邪气侵扰。端午习俗·传承千年----在老课本中感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习俗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功能,既有龙舟竞渡的激昂,也有艾草粽子的温情,展现了古人应对自然与疾病的智慧,至今仍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在这一夏季盛大的节日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再次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家国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