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月炎阳烤小麦覆陇黄----古人收割麦子的往事

(2025-05-16 20:04:13)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收麦打麦

重要作物

老课文

分类: 皇粮国税
         五月炎阳烤•小麦覆陇黄----
             古人收割麦子的往事
        “天暖了,麦黄了,布谷鸟在地里叫,好像在说:‘割麦种谷、割麦种谷!’”这是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清末民初小学生课本里关于麦收的一篇课文内容。农历五月前后,农家又到了麦收忙碌的季节。田野里,金黄的麦浪滚滚,布谷鸟在地里盘旋鸣叫,一幅“三夏”大忙丰收景象展现在眼前。五月炎阳烤小麦覆陇黄----古人收割麦子的往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现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历代老课本中有关收麦、打麦等课文内容,解读古人是如何教育小学生认知小麦作为人类粮食作物的重要意义。五月炎阳烤小麦覆陇黄----古人收割麦子的往事

        小麦是我国传统的谷物之一,也是非常传统的重要粮食作物,因此在民众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清末课本第二十八课课文题目是“麦”一文中,不但讲述了小麦的生长过程,产地以及面粉用途。小麦面粉制作的传统食品,以图文并茂形式进行列举。如烧卖、切面、馄饨(含饺子)、挂面、酥糖、粽子等等传统食品。五月炎阳烤小麦覆陇黄----古人收割麦子的往事

        该篇课文内容为:  “凡谷之类,皆春生而秋熟。惟麦不然,其种也以季秋,其获也以仲夏。性喜燥,我国西北诸省产麦最多。三四月之交,南风拂拂,麦苗方秀,闲行陇亩间,但见一碧无际,荡漾如波浪,真足观也!”面粉用途附后:图文表述,可以制作烧卖、切面、馄饨(含饺子)、挂面、酥糖、粽子等等传统食品。五月炎阳烤小麦覆陇黄----古人收割麦子的往事

        麦类作物属禾本目禾本科植物的一类,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五谷之一,分为小麦、大麦、燕麦和荞麦等种类。如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课本关于“麦”的课文内容,记述麥有多種,大麥先熟,小麥后熟,熟時持鐮割之,晒於場中。既干,农夫农妇入场打麦。课文并配以插图形式记述,画图勾画出麦收大忙时,民众忙碌景象和小麦的特写形状。五月炎阳烤小麦覆陇黄----古人收割麦子的往事

        农谚云:“蚕老一时,麦熟一晌。”小麦成熟时,一晌的时间就会有大变化,必须抢时间及时收割和打麦,保证颗粒归仓,丰产丰收。上世纪四十年代陕北出版的国文课本关于抢收小麦的课文,课文以第一人称“我”记述,南風吹拂,小麥子黄。爸爸村北收麥忙。我給爸爸去送飯,媽媽在家打掃塲。课文配有插图,画图采用以实写意技法勾画出麦收大忙季节,为了抢收,农人们加班加点在麦田割麦,到了吃饭时间,“我”给爸爸送饭,以免耽误收麦。五月炎阳烤小麦覆陇黄----古人收割麦子的往事

        小麦经过收割拉回麦场就要及时打麦,保证颗粒归仓。该课文紧接着就是描写打麦时忙碌景象和喜获丰收的快乐。课文记述为:“你打麥,我打麥,大家來打麥。麥子打得多,吃餃子,吃饃饃。家家光景好,你看多快活。”小麦丰收可以磨出许多面粉,蒸馒头、包饺子、吃面条等。小麦全身都是宝,子实是主要作粮食或作精饲料、酿酒、制饴糖等,秆可用于编织或造纸。五月炎阳烤小麦覆陇黄----古人收割麦子的往事
五月炎阳烤小麦覆陇黄----古人收割麦子的往事

        小麦这种作物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三国志》记载,吴国招待蜀国使者用小麦制成的面。在古代人们使用石磨来制作各种面食。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级小学生常识课本第二十九、三十课就详细介绍大麦和小麦的用途、怎样做面和馒头。五月炎阳烤小麦覆陇黄----古人收割麦子的往事

        课文配有插图以及思考观察作业。二十九课文内容为:小麦可以磨面,大麦可以做糖和酒。本地里有磨坊吗?磨坊里用什么东西磨面粉呢?靠人力来磨呢?还是靠畜力来磨呢?本地有用机器制粉的面粉厂吗?大家去参观一下,感知麦子的加工方法等。 五月炎阳烤小麦覆陇黄----古人收割麦子的往事

   
        小麦作为农耕文明发达大国的主要粮食,参与人类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古人在麦收过程中依靠人工收割,畜力打麦,畜力水利磨面。五月炎阳烤小麦覆陇黄----古人收割麦子的往事

        随着科技发展,各种联合收割一体机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逐步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收割方式,收割麦子效率更高,收割更干净,而且可以避免过度破碎和损坏,提高作业质量,减少了人力资源浪费,推进了农业现代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