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载名万代世人敬仰----从亚圣到医圣的张仲景先师

(2025-02-26 21:27:30)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亚圣医圣

张仲景

医圣祠

分类: 南阳民俗
          载名万代•世人敬仰----
      从亚圣到医圣的张仲景先师
        “一部伤寒论,万世中医魂。”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影响医学历史的典型著作,被称为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万世宝典”。其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千古不朽经典著作。中医学家称《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众方之祖”,同时也奠定了张仲景在医学史上的地位。其对传统中医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先被后人尊为“亚圣”,后被尊为“医圣”。载名万代世人敬仰----从亚圣到医圣的张仲景先师

 
         那么,张仲景是什么时候被称为“亚圣”“医圣”的呢?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清代出版的“历代名医画像”一文,解读张仲景的“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的民本家国情怀。载名万代世人敬仰----从亚圣到医圣的张仲景先师

        该清代出版“历代名医画像”系木刻版本,精选历史上历代名医三十位。以线刻画像和简练事迹介绍为主,后附“赞曰”。其事迹介绍简洁凝练,画像以线刻素描勾勒,基本到达形神兼备效果。医圣张仲景的介绍为:汉長沙太守張机,字仲景,南陽人,医中之亚圣。作药性神農本經為傷寒論,垂萬世不易之法,然后医乃大备先圣后圣。若合符节,至晋王叔和,以仲景之書撰次成叙得成全帙,遂為“众方之祖”。杂病未見其書,或於諸方中載其一二矣。如金匱方要亦有意焉。赞曰:“漢張仲景,傷寒論證;表里实虚,载名医圣。”载名万代世人敬仰----从亚圣到医圣的张仲景先师

        文章首先介绍张仲景名“张机”字“仲景”,南阳人,官至汉代长沙太守。当时被尊为“亚圣”,撰作《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药学经典著作。据考证,金代刘完素最早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明确提出“仲景者,亚圣也”,自此仲景开始跻身“圣”的行列。金代医家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药方论》自序中评:“惟张仲景方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实乃大圣之所作也。”赞张仲景为“大圣”。明代,李濂著《医史》,该书是现存最早的医史著作,也是为张仲景立传的作品,但书中也只是说“论者推为医中亚圣”。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南阳府丞张三异重修医圣祠时立碑:“先生讳机字仲景……谥医圣,南阳人。”至此,“医圣”大彰于世。后人多用“医圣”对张仲景表示敬意,清代医学家陈修园表达得更为直接:“医门之仲景,儒门之孔子也。”载名万代世人敬仰----从亚圣到医圣的张仲景先师

        明代李濂在《医史》(刊行于1546年)中为张仲景立传,称张仲景为“医中亚圣”。随后,新安医家徐春圃在成书于1556年的《古今医统大全》中首次直接称其为“医圣”,其言:“张机,字仲景,南阳人,受业张伯祖,医学超群,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凡移治诸证如神,后人赖之为医圣。”紧接着,多部医书在叙述仲景时都出现了“后世称为医圣”的说法。载名万代世人敬仰----从亚圣到医圣的张仲景先师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影响医学历史的典型著作,被称为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万世宝典”。 《伤寒杂病论》又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实际上,张仲景去世后,并没有太多名气,直到宋代,著名伤寒学家许叔微在《伤寒百证歌》(1150年)的序言中提到:“论伤寒而不读仲景书,犹为儒不知本有孔子六经也。”稍后金朝名医成无己在成书于1156年的《伤寒明理论》中说:“惟张仲景方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实乃大圣之所作也。”隐含之意即张仲景是大圣。三十年后,著名医学家刘完素在其名著《素问玄机原病式》的序言直接称呼仲景为亚圣:“夫三坟之书者,大圣人之教也。……仲景者,亚圣也。至此,尊“圣”之名才真正确立。载名万代世人敬仰----从亚圣到医圣的张仲景先师

        晋代王叔和在编次《伤寒论》过程中做出卓越贡献。明代名医王肯堂认为:王叔和编次《伤寒论》所立三阴三阳篇,就是将张仲景原文中凡提到太阳病的,编入太阳篇;提到阳明病的,入阳明病篇;提到少阳病的,入少阳篇;凡提到三阴病的,也按三阳之例,分别入太阴,少阴、厥阴篇。总之是依其名,入其篇。
        画像赞中关于张仲景“杂病未見其書,或於諸方中載其一二矣。如,金匱方要亦有意焉。”《伤寒杂病论》中关于“杂病”的部分又是如何流传后世的呢?北宋翰林院学士王洙在馆阁中整理“蠹简”时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该书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方药及妇科内容。王洙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并非《伤寒杂病论》原本,而是唐宋期间后人对张仲景原书的修改手抄本。于是,校正医书局勘校此书时删去上卷伤寒部分,整理保存了其中杂病和妇科部分,更名为《金匮要略方》流传于世。载名万代世人敬仰----从亚圣到医圣的张仲景先师

        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中所记载之方剂,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05首,除去重复的38方,共计280方。《伤寒论》载药90味,《金匮要略》载药192味,除去重复的76味,共计206味。经方是“医方之祖”,后世中医学家称《伤寒杂病论》“众方之祖”,赞誉张仲景为“医圣”。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专著的科学价值越来越显露出来,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张仲景也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从“亚圣”尊称为“医圣”。清代医家张志聪评曰:“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