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鸢纸鸢风筝春风放飞心情----风筝的前世今生

(2025-02-23 22:18:38)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木鸢纸鸢

风筝前世今生

老课本

杂谈

分类: 教育史料
木鸢纸鸢风筝•春风放飞心情----
      风筝的前世今生
        “只是凭风力,飞腾自不知。云外摇双翼,空中寄一丝。”这诗句出自宋代诗人顾逢的《纸鸢》,描绘出风筝在空中放飞时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顺其自然的态度。“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种快乐是儿时最美好记忆。木鸢纸鸢风筝春风放飞心情----风筝的前世今生

        风筝是风的诗,天空的画。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木鸢、纸鸢等。风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才有纸鸢。风筝是借助风力在空中放飞。古人历来对风筝情有独钟。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有关老课本中风筝内容,解读放风筝的前世今生。木鸢纸鸢风筝春风放飞心情----风筝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初出版初等小学新国文第五册、第四課,课文题目是“紙鳶”。课文内容为:“纸鸢之狀,有鳥、有魚、有蝴蝶、有蜈蚣、有老人,系以长绳,風起時,纵一人持其尾,登高纵之,一人急振其绳,则紙鳶乘風而上。其大者,上縛工弦,風激弦鳴,其声泱泱,故又名風筝。”课文以文言文记述,语言精炼,易于理解。风筝必须用线绳系住,随着风筝不断升高而放开线绳。课文配有插图。
木鸢纸鸢风筝春风放飞心情----风筝的前世今生

        课文记述,较大的风筝上面捆绑有工弦,在风的吹动下,发出古筝一样的泱泱鸣声,因此民众俗称“风筝”。这就是风筝从纸鸢到风筝名字的来历。风筝被称为“筝”的最早解释为,因为其在空中能够发出类似筝乐器的声音。 据《韩非子》记载,风筝最早的雏形是由墨子发明的“木鸢”,后来鲁班将其材料改为竹子,并进一步改进。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后,风筝开始用纸制作,称为“纸鸢”。 南北朝时期,风筝被应用于传递信息,隋唐时期成为老百姓们的娱乐活动之一。明代诗人陈沂在《询刍录》中提到,后唐官吏李邺在制作纸鸢时,突发奇想在纸鸢上加入了竹笛,使风吹过时发出如“筝”般的声音,因此将纸鸢称为“风筝”。风筝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竹篾、纱纸条、马拉纸和线,其原理是在空中受重力和扬力的作用。木鸢纸鸢风筝春风放飞心情----风筝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初出版的初等小学最新国文第三册、第十一课,课文题目是“風筝歌”。课文内容为:“風筝飛,風箏飛,好風吹。有時吹到雲中去,有時落在池边树。風筝向下走,快快把绳收;風筝向上冲,不要把绳松。”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以歌谣形式记述放风筝的过程。课文下半部分配有插图,画图采用以实写意技法,以线描形式勾画出青草地上,春风吹拂,五名少年儿童正在放风筝。有时风筝随风飞入云彩中,有时被风吹落在池塘边的树枝上。画图中的一名小朋友正在使用长竿子把飘落在树枝上的风筝挑落下来。木鸢纸鸢风筝春风放飞心情----风筝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初等小学春季始业国文课本第三册、第二十一课,课文题目是“風筝”。课文内容为:“春風和,群儿至,空場放風筝。風箏乘風而上,其上缚弓弦,為風激動,有聲泱泱,故又名風筝。”课文以文言文讲述,语言精炼,较易理解。课文描绘出春风和煦,花红柳绿,草儿青青,一群少年儿童在空草地上放风筝。蓝蓝的是蜻蜓风筝,红红的是金鱼风筝。他们一边拉着线一边奔跑。风筝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捆绑在风筝上的工弦在风的吹动下,发出古筝一样的泱泱鸣声,微妙悦耳动听。课文左上部分配有插图,画图中的小朋友欢呼雀跃放飞风筝,尽情享受着放飞风筝带来的快乐。木鸢纸鸢风筝春风放飞心情----风筝的前世今生

        放风筝要选择空旷、无遮挡、风力适中的地方,确保周围没有行人或障碍物,以免造成伤害或损坏风筝。木鸢纸鸢风筝春风放飞心情----风筝的前世今生

      古代有“鸢者长寿”之赞誉,经常放风筝的人身体健康,心情愉悦,自然健康长寿。当春天到来,亲手制作一只绚丽多彩、新颖别致的风筝并在风和日丽时,专心恬静去放飞风筝,当双目凝视于蓝天白云之上的飞鸢,心旷神怡,飘逸洒脱。 放风筝不仅是一种回归自然、享受户外的方式。在这个春天,让我们拿起风筝,放飞心情,享受健康快乐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