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不忘父母恩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特色,还是生活礼仪、文化娱乐、饮食品味等活动的集中展示。在春节期间,各地均要举行各种贺岁拜年活动。中华民族拜年一般从家庭开始。大年初一早晨,首先是拜天地,然后是拜祖宗牌位,再往后是拜高堂尊长,即晚辈向长辈拜年。
“高堂”指的是父母双亲,用高堂称呼自己的父母是一种尊称,表达了古人对自己父母的一种尊敬。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有关老课本中的课文内容,感受父母之恩比天大,过年牢记父母恩德,必须向父母贺岁拜年,送上最幸福美好的祝愿。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二册第三十二课,课文题目是“过新年”,课文内容为:“新年好,新年好,穿新衣,戴新帽,跑来跑去多热闹,大家别忘了恭贺爸爸妈妈新年好。”课文语言以歌谣形式表述,风趣易懂,合辙押韵,年味十足。课文以插图的形式勾画出一个家庭的四个小孩子穿着新衣,向自己的父母鞠躬拜年的场景。画图中的爸爸妈妈慈祥和蔼,面对着可爱的孩子们贺年,心里充满无限欢乐,面对微笑为孩子们送上新年最美好的祝愿,祝贺孩子们又增加了一岁,祝愿学业有更大的进步。多么欢乐祥和充满喜气的画面。
人生在世记亲恩,父母恩情似海深。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三册第十七课,课文题目是“幸福一家人”。课文内容为:“爸爸媽媽,哥哥姊姊,大家愛我,我爱大家。妹妹年紀小,常要媽媽抱,我們很愛他,他也愛我們。”课文以白话文记述一家人幸福生活。课文以第一人称“我”,记述爸爸妈妈、哥哥姊姊爱课文中的“我”,而“我”也爱大家。课文以插图形式记述,画图中的我及哥哥姐姐在爸爸妈妈面前感受亲人的温暖。妈妈怀中抱着最小的孩子,即课文我的妹妹。大家都爱妹妹,小妹妹更爱全家。课文只使用一个“爱”字,就把一家人和谐美满的幸福场面描绘的令人羡慕。父母之恩情,兄姊之情分要时刻牢记。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初等小学常识第一册第九课,课文以插图形式讲述生活中要学会爱父母的优良品德。课文仍然使用第一人称“我”记述“我爱妈妈,我爱妈妈”的幸福场景。课文配有插图,第一幅画图中的我背上书包上小学之时,向妈妈鞠躬告别。这是尊敬父母,养之有素的表现。第二幅画图中的我和妹妹看见爸爸下班回家,跑着出门迎接的快乐场面。课文旨在教育少年儿童从小养成爱父母、爱家庭的良好习惯。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新年新气象,一声温暖问候,一年四季回荡起满满爱心孝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