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夏秋冬四季美景----老课本教育少年时时处处要努力

(2025-01-07 19:47:04)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春夏秋冬

四季分明

珍惜光阴

分类: 教育史料
          春夏秋冬•四季美景----
  老课本教育少年时时处处要努力
        天地轮回,四季分明。日升月落,昼夜交替。随着大自然的周而复始变化,气候、物候以及自然规律随之改变。我国地处北半球,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一般情况下,春暖夏熱,秋涼冬冷。四季之中,民众根据气候和环境而进行不同事务,以适应四季变化。春夏秋冬四季美景----老课本教育少年时时处处要努力

        现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历代老课本中有关四季课文内容,解读时光荏苒,少年时期宜惜时奋起,不可碌碌无为,岁月成蹉跎。春夏秋冬四季美景----老课本教育少年时时处处要努力

        清末出版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五十课,课文题目是“四季”。课文内容为:“一年之中,分為四季。曰春曰夏,曰秋曰冬。每季之中,各有三月。春暖夏熱,秋涼冬冷。”该课文以文白相间语言记述一年四季的名称,春夏秋冬的岁月特点,春暖夏熱,秋涼冬冷。民众总结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的更迭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徐展开。春夏秋冬四季美景----老课本教育少年时时处处要努力

        一年四季到底有什么特色呢?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新主义国文课本第四册第一课,课文题目是“四季”。课文内容为:“春季里,雨打玻璃窗,我當是小鑼窨鏜镗。夏季里,雷震在空中,我當是擂鼓响咚咚。秋季里,月色倍分明,我當是圆鏡掛天心。冬季里,大雪隨風飛,我當是棉花满地堆。”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记述四季不同特点,词句合辙押韵,易读易记。课文记述春雨、夏雷、秋月、冬雪的特点,以及四时在小学生眼里的比喻。春雨、夏雷、秋风、冬雪在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美景不胜枚举。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春暖花开。盛夏葳蕤,寒冬飘雪。北国的冬天,千里的冰封,万里雪飘,大地都银装素裹之中。寒冷而干燥的冬天去了,春天轻轻的又来相见。春雨,夏花,秋月,冬雪,最美不过尘世的更更迭迭,一遍又一遍地写满了光阴的故事。春夏秋冬四季美景----老课本教育少年时时处处要努力

        四季美景,正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玩耍的好时候。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新主义国文课本第四册、第二十七、二十八课(一、二)课文题目是“四时玩耍”。课文内容为:“春天好,春天好去放纸鹞,不要低,只要高,飞到空中像只鸟。夏天好,夏天好捉萤火虫,萤火虫像灯笼,飞到我家小院中。秋季凤仙颜色浓,女孩看著乐融融。采得花来染指甲,十指尖来点点红。冬季梅花雪里开,三朋四友上楼来。远看梅花和白雪,画幅图来该不该。”课文语言轻巧飘逸,美轮美奂,读起来朗朗上口。把四季之中少年喜爱做的事情,描绘的如诗如画。春天里春风拂面,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飞心情,放飞希望。夏日的夜空,萤火虫无疑是最浪漫的存在,空中飞舞的小绿灯笼引得孩子们雀跃不已,东扑西捉,捉到了就兴奋不已,爱不释手。秋天凤仙花开放,凤仙花不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还可以用来染指甲。用凤仙花染指甲漂亮可爱,是女孩子最喜爱做的一件事。冬天的梅花开放、雪花飘飘,一派梅雪争春的景象,也是少年儿童赏雪观景的最佳时机。春夏秋冬四季美景----老课本教育少年时时处处要努力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珍惜光阴,学有所成。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新国文第五册第五十课,课文题目是“四季”课文内容为:“春秋氣候好,寒暑假期多。四時各相宜,光陰莫錯過。兒時不讀書,老來唤奈何。”课文语言简练易懂,合辙押韵。记述一年四季之中,春秋二季气候不冷不热。夏冬二季,学校放寒暑假,学生的假期较多。四时交替,时光飞逝,光阴似箭,不要错过时光,要趁着年少,刻苦读书,不要把光阴白费了,到老来一事无成,无可奈何花落去,没有任何结果,悔恨终生。课文配有插图,画图采用以实写意技法刻画出一男生在春秋时期,坐在大树下静心读书。一女生在冬季坐在火炉旁努力学习的场景。课文告诫小学生,时光易老,贵在少年,读书学习,刻苦钻研,立下大志,好运连连,终成大业,举家皆欢。春夏秋冬四季美景----老课本教育少年时时处处要努力

      人生在世,适时而立。少年时代,喜爱玩耍。玩中求学,学中寻趣。一年四季,各有天道。人生之路,分段拼搏。刻苦努力,砥砺坚毅。不求大富大贵,只愿问心无愧。过好每一天,年年要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